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彼得林奇> 公司职员购买其公司的股票是理想公司的特点之一吗?

公司职员购买其公司的股票是理想公司的特点之一吗?

2018-12-23 13:28:12  来源:彼得林奇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3分钟的时间

公司职员购买其公司的股票是理想公司的特点之一吗?

时间:2018-12-23 13:28:12  来源:彼得林奇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彼得 •林奇认为,没有什么内幕消息能比职员正在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更能证明一只股票的价值。一般来说,美国公司职员通常是自己公司股票的净卖方,买卖比为1 : 2.3。林奇认为,当员工疯狂地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时,至少可以肯定,这家公司在未来的半年内不会破产。林奇甚至打赌说,当员工是自己公司的购买者时,历史上不会有超过3家这样的公司在短期内破产了。如果某家公司的股票在本公司员工购买后就出现价格下跌,那么其他投资者就有机会用比公司员工更低的价格买下它,从而比公司内部的员工赢利更多。

在美国,投资者要了解公司内部人员对本公司股票的购买情况非常容易。每当经理或者主管要买卖本公司股票时,他们就必须填写- -份表格,交到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并向他们解释买卖本公司股票的原因。而投资者均可在诸如《维克周报》、《内部报道》、《内部人》、《巴伦》、《华尔街日报》、《投资者日报》、《波士顿商业日报》、《价值线》等媒体上查到这些资料。

当然,在目前并不成熟的沪深证券市场上,公司职员购买自己公司的股票,不见得有正式的、及时的披露与报道。不过,在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季报等报表的股东资料中,投资者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到- -些公司内部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持股资料。我们认为,不管投资者从什么渠道得到上市公司有关这方面的资料,都能相当程度上说明这家公司的股价在一段时间内将可能出现重大转机。

反过来说,当公司内部人员卖出本公司股票时,林奇认为通常没什么特别意义。一般情况下,内部人员出售本公司股票并不是公司遇到麻烦的一个信号。因为他们有很多卖出自己公司股票的理由:可能需要现金来为自己的小孩支付学费,可能需要购买一幢新公寓或还债,可能已经决定要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以使资产组合更加多样.....

林奇认为,除非有类似下面这样的情况出现,他才会对这种卖出行为特别关注:一家公司的价格从3美元涨到12美元,且有9位该公司的经理都在大量卖出自己公司的股票。因此,内部人员卖出股票并不-定能说明什么,但反过来,内部人员购买股票却只可能只有一个原因:他们认为自己公司股票的价格被低估了,并且认为这家个股最终将上涨。

如果说拿着上百万年薪的CEO或者公司总裁买几千股自己公司的股票,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对公司前景看好的预示的话,那么,如果一般员工也在购买本公司股票的话,林奇认为这种预示甚至更重要。从长期看,职员购买自己公司的股票将非常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很简单,假如管理人员的收入只来源于工资,那么如何增加员工的薪水,就成了优先考虑的问题。但当管理人员自己也拥有公司的股票时,如何回报股东也就成了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如果公司倾向于向行政人员支付高额工资,那么公司会不惜一切代价增加业务量,而这只会损害股东利益。但当管理人员自己也持有本公司股票时,上述情况通常不会发生。

根据目前证券市场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如果说公司员工买入本公司股票,其他投资者尚不可能及时知晓的话,那么,上市公司高管在本公司上的股票买入行为,则还是可以通过相关披露及时知晓的,而这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选择潜力股的思路。

泰豪科技,2007年1月15日开盘3分钟后即告涨停。在当时-路震荡走高的市场中,每天都会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个股涨停的背景下,这其实也并不是什么新闻。但是,这一只个股的涨停,却因为涨停前几日高管买入本公司股票的行为,以及15日当天媒体对这一消息公布的情况。据当时媒体披露,在2007年1月中旬,泰豪科技股价创出4年复权新高的当天和前、后两个交易日,该公司高管出平意料地大肆建仓,其中最大买入量高达70900股,投入资金78.53万元。

1月份,正值上市公司年报公布期间,而泰豪科技2006年年报披露时间是3月20日。如果按公司2005年每股收益0. 34元,2006 年中期0.108元以及3季度0.176元计算,公司市盈率水平大致在30~40倍之间,已经高于当时市场的平均水平,不存在公司价值被低估的问题。所以,公司高管当时增持本公司股价的唯一解释,可能是在即将披露的年报中将会有业绩大幅度增长的惊喜,甚至不排除公司今后几年连续高增长的可能。

上交所的历史数据表明,上市公司高管 买进自己公司的股票后,股价往往都会出现急速拉升行情,涨幅巨大。如2006年2月23日至3月31日,宏达股份两名高管和1名董事陆续买入公司股票共计13.53万股。随后,宏达股份股价在短短21个交易日里飙升了105.5%。

就在我们这部书稿即将完稿之际,据上证所网站披露的消息,2007 年8月3日和6日两天,亿阳信通董事长张小红等,这8位高管买入公司股票增持7.13万股,价格在每股20~22元左右,耗资151.5万元。其中,董事长张小红买入1. 35万股,总裁李争买入1. 55万股。按彼得 •林奇的经验,以及其他公司的实际表现,类似这样的公司的股价应该会有所表现,相信时间会验证这一切。 

换一个角度看,大盘大跌导致个股股价大跌,对持有大跌的个股的投资者而言,固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对想要介入的投资者而言,却是个绝佳的机会。正因为这样,才会有巴菲特、林奇在大跌中逢低介入的情况出现。同样,在这种时候,也是上市公司高管介入本公司股票的好时机。

一方面,这种时候可以用自己更中意的价格买到,另一方面,本公司高管的介入也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股价。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种时候出现的高管买入自己股份的公,司,更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事实也说明这些个股其后往往会有非常出色的表现。据《上海证券报》2007年7月3日报道,在当时市场跌宕起伏之时,江山股份张江高科两面针3家公司有不少高管大量购入自家股票的行为,颇为引人瞩目。

相关资料显示,江山股份常务副总王明华、总会计师徐森林、董事会秘书陶坤山、董事茅云龙,副总薛健、姚锦余、秦乔良集中在6月27日购入公司股票,均价为10元出头。除王明华是增持20万股以外,其余高管都是首次购入。此次购入最多的是王明华,陶坤山、茅云龙分别以19. 76万和19. 68万股分居其后,最少的姚锦余也购入了3. 32万股。据计算,此次江山股份高管共购入将近88万股,耗资将近914万元。就在此前,江山股份还公告了一系列包括出口退税率下调、排污费征收标准将大幅提高、公司土地使用税上调等在内的“利空”消息,并认为由此将使其2007年业绩减少约2700万元。但高管们的行为,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公司的发展潜力。

为此,张江高科一高管曾向媒体表示,高管们陆续从二级市场购入公司股票,既是他们对公司转型前景的强烈信心,另一方面也和所有参加信托持股计划的员工一样,希望将自己的利益和公司的命运实现捆绑。事实上,除了高管们不断买入股票表达对公司转型的信心外,张江高科的职工们也通过职工持股信托计划买入股票锁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信心。2006年3月25日,首期指定买入张江高科股票的信托计划发行,参与对象为张江集团及旗下子公司(含张江高科)员工,初始信托资金1371万元,仅用于购买张江高科流通股,存续期长达6年。2007年2月1日,张江高科发布公告称,两期信托计划分别新增资金626万元和771万元,也将用于在二级市场购入张江高科股票。

同样,为履行股改承诺,两面针高管也于2007年6、7月份购入自己公司的股票3.8万股,耗资161万元。其中,总裁梁英奇增持后共持有1.35 万股。当然,该股其后的股价表现非常出色,在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内,股价涨了1倍以上。(图2-12-1)。

公司职员购买其公司的股票是理想公司的特点之一吗?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