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我们都听说过,它是指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股份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区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股权分置改革是很早就已提出的计划,那么股权分置改革进行的怎么样了呢?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完成了吗?
什么是股权分置改革呢,它是指上市公司将一些股份放到市场上流通,而一些则不放。其会导致公司股权产生不合理不规范性,主要影响有:公司股权会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
而非流通股的股东所占的比重会相对高,一般在2/3左右,经常处于控股地位。这样,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会出现混乱,会产生主导的、甚至是一种支配性股的现象,使现有股东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股权分置改革时间表
股权分置的起源和发展分为3个阶段:
1、股权分置的形成。在证券市场开始设立时,国有股份流通的一般问题已被提出,这实际上形成了股权配置的结构。
2、国有企业对国有股份进行改革和发展基金需求做出努力,已开始推动股权分配问题。98年至99年,为了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启动了减少国有股份数量的尝试。尝试过后发现执行计划与市场预期之间产生巨大的差距,因此计划很快就被叫停。再到2001年,国务院颁布暂行办法也与市场效应不理想,在10月22日暂停。
3、之前的计划一直叫停,直到2004年对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重新得到了重视。作为一场制度改革,要实现真正的同股同权,必须是要花费很多心思。在解决非流通股问题,本质上是促进资本市场机制转型,消除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流通体制差异,加强上市公司的市场约束机制。
现有的非流通股能否转移到流通中,不仅取决于股东对战略的决策,还取决于相关制度的约束。经过不断努力尝试股权分置改革,终于在2006年底任务基本完成,这就是股权分置改革时间表。
现在我们知道,股权分置改革其实很早就已基本完成了。因为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所以国家对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高度重视,也就早早的研究出方案实施了。
A股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H股也即将全流通,相比之下,现在的B股市场已经是一块鸡肋,而且从解决难度看,B股的问题应该比H股更好解决。
早年间B股市场的出现,目的是让外资能够买入中国股票,主要还是为了吸引外资、使用外资。于是有了使用美元或者港元交易的中国股票,上海B股使用美元结算,深圳B股使用港元结算。这些设置在当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放在今天的A股大市场里,B股显得那样格格不入且有些多余。以前外资不能买入A股,所以愿意买入B股,现在又是QFII又是沪港通、深港通,马上还要有MSCI,外资已经可以非常方便地买卖A股,此时的B股,大多由内地投资者持有,中国人拿着外币买着中国的股票,并不合理。
本栏认为,当A股市场处于相对高位时,B股并入A股的做法可能会让市场感受到利空,现在则相对好些,一是A股股价相对较低,B股的并入不会对A股股价构成太大的冲击;二是现在投资者对于新股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在新股发行之外,再增加一些B股回归,也不会有太多的问题,而且持有B股的投资者大多都是内地投资者,他们在A股市场中卖出B股获得资金后,有极大的概率还会买入其他A股,所以对于二级市场不会构成大规模抽血作用。
B股问题早晚都要面对,不如趁着现在时机合适下手解决。解决B股的办法有两个,对于A股、B股同时存在的公司,可以让B股转换为A股直接上市交易。对于只有B股没有A股的公司,可以有两个办法,一是在A股进行IPO,然后这些B股股东以小非的身份等待解禁流通;二是也让它们直接上市交易,原有的B股股东直接转换为A股,但这样上市可能会出现股价非理性波动。
较早前,管理层曾试点了B股转H股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后来就没有下文了。本栏认为,现在又到了可以继续关闭B股市场的好时机,让B股退出历史舞台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运行的效率,也有利于盘活B股市场的存量资金,是一个多赢的好事。
当然,如果管理层想要解决B股问题,有些前期工作还是要做的,首先要让B股立即停盘,否则容易引发获悉内情的投资者提前抢筹B股,当管理层宣布解决B股问题时,低位卖出B股的投资者会感到不公。第二是解决好外汇管理的问题,由于B股投资者买入B股时使用的是外汇,并入A股后卖出股票得到的是人民币,管理层应给予这些投资者一个选择权,即如果投资者不愿意把自己的持股并入A股,可以按照最后停牌时的股价把股票卖给证金公司,然后证金公司支付美元或者港元,证金公司再将股票卖到二级市场变现。考虑到B股市场股价普遍较低,这样的操作证金公司应该是有利可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