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炒股战术>投资决策中的心理博弈> 投资决策中的心理博弈之股票投资中的两大心理误区

投资决策中的心理博弈之股票投资中的两大心理误区

2019-02-17 00:35:49  来源:投资决策中的心理博弈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1分钟的时间

投资决策中的心理博弈之股票投资中的两大心理误区

时间:2019-02-17 00:35:49  来源:投资决策中的心理博弈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本杰明.格雷厄姆( Benjamin Graham)曹说:“投资者最大的问题,乃至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用这句话来形容头卖股票再合适不过了。我们经常会陷入一种怪圈,买进的股票垃圾无比,卖出的股票却节节攀升。简言之,我们总是高买低实。通常,只要投资者跟着直觉走,结果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售盈持亏:本能诱发投资错误大多数经济学家和投资者曾认为,一涉及金钱,人就会变得很理智。经济理论也认定,投资者通常会做出良好乃至最优的决策使利益最大化。既然输赢都是真金白银,人们当然会想方设法谋取最多的收益。研究人们决策行为的心理学家却不这么想,因为他们明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是非理性的冲动、直觉以及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而非经济模型中蕴含的冷静与理智。

后来,研究者们停止了对理论的纷争,转而研究投资者究竟是如何决策的。他们发现,投资者的行为更符合心理学家的说法,于是,行为经济学应运而生。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家特里.奥登(Tery Odean)的研究结果可谓一针见血。尽管这个领域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引经据典的地步,但奥登的研究堪称行为金融学的经典文献之一。

<a href='/gptz/'>股票投资</a>中的两大心理误区

奥登研究了投资者个人选择股票的决策,发现在投资时我们错误百出:交易过于频繁,毫无经济收益:投資过于单一,仅仅持有几种吸引我们的股票,更有趣的还在后头,我们总是轻易拋出业绩良好的股票,而抱着表现很差的股票不放,期望它们能有起死回生的一日。

由于税收原因,售盈持亏会导致我们损失惨重,因为升值的股票会产生税收。而股价会展现出动量效应,所以我们出售的股票极有可能-直升值,而我们持有的股票则可能不停贬值。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售盈持亏都是不明智的行为。

我们的投资方式虽然没什么经济意义,却有巨大的心理意义。纵然股市无情,我们仍希望持有的股票即便不盈利但至少也不要亏本。行为经济学家迈尔.斯塔特曼(Meir Statman)和赫什.舍夫林(Hersh Shefin)将人们“售盈持亏”的心态称为“处置效应”,它的结果便是,我们不愿出售亏损的股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先驱心理学家发现:一方面,对人们而言,亏损比盈利要痛苦得多。而且,当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偏好型,寄希望于它日后会反弹。另一方面,投資者在盈利面前趋向回避风险,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这样就导致了我们“售盈特亏"。在心理上我们得到了满足,却也因此受到了股市的惩罚。

奥登十分了解这些行为理论和预测。他的个人经历在很多方面促成了他不落俗套的研究作风。奥登曹辍过学,干过许多工作,包括在纽约开出租车,之后重返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本科学位,那时他已37岁。接着,作为“超龄学生”的他认识了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那时卡尼曼还在完善关F决策的研究,尚木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卡尼曼建议奥登继续攻读经济方向的研究生,不用涉足心理学。而奥登却史无前例地根据股票交易的实际数据,分析了心理因素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他发现,股票交易与处置效应惊人地吻合,投资者售盈持亏的心态极为普遍。

关于这个发现引起的反应,奥登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那是1997年,虽说距现在也不远。但当时的经济环境却是另一番天地,科技泡沫正在酝酿之中。奥登说道:“当时,教授们通常的回答是:“我个人对此很感兴趣,可同事们的思想也许没我这么开放。””作为一位行为学研究者,奥登对其中的团体动力学产生了兴趣。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思想很开放。而同时,没人敢在团体的背景下管险肯定行为主义学派的优点。

但媒体的反应绝不会那么迟钝。很快,奥登的发现晃诸报端,这对一篇经济学研究论文两言实属罕见:奥登也开始在电视上频繁出镜(尽管观众对这位佩戴戒指大小的耳环的经济学家不大适应)。专家们也转变了他们的看法。股票交易的处量效应曾经一度被认为是至理郡说,现在却变成了主流,甚至堪称一种新的正统学派。金融顾问们无不警告投资者谨防售盈持亏的倾肉。

股票交易的这种本能错误仍B然可能给投资者带来危害,但它的影响已经大大削弱了。处置效应如今已尽人皆知,日交易者投机的时代也去不复返了。今天,大多数交易都由机构投资者完成,处置效应不甚明显。毕竟,机构投资者用的不是自己的钱,于是便少了很多情感因素在作祟。

要注意,熟悉处置效应主要还是防御性的策略。假如你进行股票交易时,再抱着亏損股票不放,期望它反弹,那么,向问自己这个愿望究竟是否现实。同时,还要考忠出传股票产生的税收因素。

然而,你也可以利用其他投资者的处置效应获利。这是一种利用投资者行为的心理研究来盈利的方法,也是动量效应策略的种使用方式,本书之后将讨论到这点。

这个策略的核心就是人们不愿出售亏损的资产,这属于一个极为严重的行为偏误。而从中获利的办法是利用本观点来解读收益报告。

假设一家公司收益极高,那么其股价必然上涨。按照处置效应,投資者必然售出盈利股票。卖家充斥着股市,于是股价不会立即上涨。反之,假如公司收益糟糕,其股价必定下滑。投资者不会情愿接受亏损的现实,他们会怀着股价回升的希望紧持股票。結果,股价并没有立即下滑。

两个事例给我们的自示是,股价反映其最新情况之前有一段时间差。 股价上涨时,抛售股票会延缓其上涨;股价下跌时,围积股票会减缓其下跌。在这两种情况里,虽然股价最终会回归它的真实价值,但这之前有个时间差,于是,这给了你投资机会,买进上涨的股票,抛售下跌的股票。

利用处置效应是-种盈利策略,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因素影响股价的变化速度,使投资收益更可预测,即明确参考点(股票的购买价),处置效应总是与参考点有关。

如果你以每股1美元购买IBM的股票,之后股价上涨到20美元,而后又下跌到19美无,你会依旧将它看做是盈利股票。但假如股价跌到50美分,此时,售盈持亏的症状又开始急剧发作,你又变得极不情愿出售手中的股票。

假如市场中的很多投资者和你-样,那么必定会大幅延缓股价的下跌。这就给了对冲基金更多的获利机会,因为市场不能即时反应。如今,复杂的对冲基金将股票按照购买价分门别类,以便判断其处置效应的级别,提高投资收益。

最早推行这种以处置效应和股价分类为基础的交易策略的是安德里亚.弗拉兹尼(Andrea Frazini)。 他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在对冲基金领域也相当出名。弗拉兹尼解释道:“作为一个积极投资者,我倾向F卖空业绩不佳的股票。”照他的说法,即便你不卖空这类股票,你也应该考虑抛售它们,这样做虽不至于令你大赚特赚,但却是很明智的。他说:“如果收益业绩不佳的股票持续看跌,个人投资者就应该果断抛出,犹豫徘徊只会越亏越多。”

对于业绩良好的股票,可以等候时机再出手。处置效应表明人人都在出售盈利股票,起初这会延缓股价上行,而最后般价依旧会回归其公平价值。这时,等待便是盈利的机会。

换言之,正如处置效应所示,听信你的直觉,然后反其道而行之,抛售亏损股票,持有盈利股票。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