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读懂上市公司> 医药最强小而美,挑战跨国药企,利润增180%,220家机构扎堆抢筹

医药最强小而美,挑战跨国药企,利润增180%,220家机构扎堆抢筹

2024-05-23 13:30:55  来源:读懂上市公司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5分钟的时间

医药最强小而美,挑战跨国药企,利润增180%,220家机构扎堆抢筹

时间:2024-05-23 13:30:55  来源:读懂上市公司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医药创新,达成共识!

先是今年年初,有关部门发布《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创新药定价这一问题有了更积极的探讨。

再是4月份,北京、珠海、广州纷纷发布文件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并且在近日,广州又提出加快创新药进院、促进临床应用、拓展支付渠道以及从服务上进行支持等举措。

创新药发展受到空前关注,带给行业十足的信心,因此使得兴齐眼药、艾力斯、海思科康弘药业科伦药业、艾迪药业等受到市场关注。

但还会有投资者顾虑,难道医保谈判和行业集采对医药企业已经不构成“威胁”了吗?

第二轮胰岛素集采告诉了我们答案:行业集采成了过去式,医药企业发展可以向前看了。

医药最强小而美,挑战跨国药企,利润增180%,220家机构扎堆抢筹

继2021年第六批胰岛素专项集采之后,时隔两年,新一轮胰岛素集采于2024年4月份落下了帷幕,此次集采便将持续到2027年底。

那么首先,产品降价趋于温和,此次13家企业一共49款产品,平均降价仅3.8%,甚至有的企业是涨价中标。

比如,甘李药业的二代胰岛素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同比上涨了45%,三代产品也是全线上涨,还有就是跨国药企诺和诺德、礼来的产品。

医药最强小而美,挑战跨国药企,利润增180%,220家机构扎堆抢筹

其次,采购量明显增长,此次3.5万家医疗机构的胰岛素需求量超过2.4亿支,同比增长13.2%,这还只是一个基础报量,上一轮集采之后,实际采购量已经达到了协议采购量的近2倍。

而且从结构上来说,三代胰岛素以及国产胰岛素占比持续提升。

所以,结合此次集采续约情况,跨国药企市场份额明显缩水,其中诺和诺德的市占率由50%多下降至33%,相对应的就是国产龙头甘李药业、通化东宝市占率提升,但仍有很明显的国产替代空间。

医药最强小而美,挑战跨国药企,利润增180%,220家机构扎堆抢筹

那么,在此基础上,国产第一胰岛素龙头甘李药业无疑面临了量价齐升逻辑。

1、2023年利润大增177%,已经出现了发展拐点

不得不说,经历过前两年的集采,甘李药业最近几年的业绩确实受到了很大影响,在2022年最差的时候,营收大幅下滑,净利润直接亏损,一直到2023年销售逐渐步入正轨,产品价格趋于稳定,业绩才终于迎来反转。

截至2023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52.31%、177.37%,今年一季度持续恢复,净利润端大增95.04%,而营收端增速放缓预计和集采前发货节奏波动有关,后面有望随着集采落地恢复正常。

医药最强小而美,挑战跨国药企,利润增180%,220家机构扎堆抢筹

2023年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71.99%,就已经充分体现出放量逻辑,并且在三代胰岛素迭代趋势下,甘李的销量增长明显超过了二代龙头通化东宝的增长。

而落脚到产品需求上,胰岛素的增长实际来源于其对糖尿病治疗的不可或缺性。

胰岛素被称为糖尿病患者的最后防线,而糖尿病是人类的第二大慢病,所以它的市场需求会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不会被口服降糖药、GLP-1产品所替代。

据悉,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了1.41亿人,随老龄化程度加深,2045年将达到1.74亿人,其中除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外,2型糖尿病患者也有30%-40%左右的人需要终身使用,所以使得胰岛素需求量持续提升。

医药最强小而美,挑战跨国药企,利润增180%,220家机构扎堆抢筹

2、2024年集采落地,量价齐升逻辑有望持续兑现

因为第二轮胰岛素是在今年4月份刚落地,所以实际情况是,国产胰岛素的销售量有望持续增长,并且由于上一轮价格降的太狠,此次还有很明显的涨价预期。

现在产品价格都很透明了,公司6款产品均实现了涨价,涵盖餐时速效、预混和基础三类胰岛素,合计同比上涨了30.63%。

这意味着产品毛利率有望提升,从而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

截至2023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为73.26%、13.05%,几乎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但在集采前二者分别最高达到了90%、40%,所以未来提升空间不容小觑。

医药最强小而美,挑战跨国药企,利润增180%,220家机构扎堆抢筹

当然还是要明确的是,尽管产品涨价了,甘李的竞争优势并没有降低,相比于国产企业具有明显领先优势以及规模优势,像赖脯胰岛素、精蛋白精蛋白锌重组赖脯预混胰岛素等三代胰岛素,甘李依然是国产独家;

在三代市场,甘李有着约24%的市场份额,明显超过联邦制药、通化东宝等国产企业,它们二者的市场份额分别约6%、5%。

另外,相比于进口药,甘李则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所以产品基本实现了A类中标,跨国药企则多集中在B类和C类,而A类产品不仅能获得更高的采购量,并且有益于未来市场的拓展。

医药最强小而美,挑战跨国药企,利润增180%,220家机构扎堆抢筹

3、创新、出海能力凸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停止创新就意味着落后,所以通过创新布局未来,甘李也不例外。

截至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5.8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了22.3%,从几年前开始就维持了较高的研发投入。

医药最强小而美,挑战跨国药企,利润增180%,220家机构扎堆抢筹

甘李因此获得了不错的创新成果,首当其冲的就是对于胰岛素海外市场的增长,2023年国际业务实现了更快的增长,3.27亿的营收,同比增长了131.78%。

据悉,公司目前已在全球18个国家实现了商业销售,并且截至2024年一季度,有3款胰岛素在欧美两地也进入了上市前受理流程。

在全球胰岛素销售600美元的更大市场,甘李有望获得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医药最强小而美,挑战跨国药企,利润增180%,220家机构扎堆抢筹

再就是产品创新方面,GLP-1抗糖+减肥药物、更长效的胰岛素产品都是公司主要布局,前者目前最快已经到了临床2期,而且均同时布局了海外临床研究。

GLP-1领域,全球已经出现了超200亿美元销售额的药王司美格鲁肽,而敢于头对头PK的仅有三家企业,礼来、信达生物和甘李药业。

总的来说,面临行业挑战,甘李药业呈现出龙头所不会消失的增长优势,并且公司积极开拓创新,充满了信心,就在2023年11月,实控人全额认购定增的2850多万股,因此吸引了220家机构持仓(截至2023年底),同比增加了170多家。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