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大盘指数在刚开始上涨时,也就是牛市刚开始时。整个市场中很多个股都开始上涨,此时成交量骤然增加。极少数的市场主力往往采取连连拉阳线甚至拉涨停板的方式进场吸筹,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普涨。但此时广大股民对于大盘的认知还处在熊市思维定式中,认为各股的普涨是大盘反弹的原因,反弹后还要下跌。很多股民之所以有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前期大盘一直在不断的下跌之中,从而在大盘下跌而形成的低迷的氛圈中养成了熊市心理的思维定式。于是很多股民担心大盘指数还会像在熊市行情中所遇到的反弹-样,再次掉头下跌。即使出现利好的消息也会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从而将手中的股票不计成本地抛出,此时整个市场仍笼罩在熊市的心理恐慌之中。但极少数先知先觉者已经暗中跟随主力进场。
第二阶段:此阶段大盘指数将震荡盘整一段时间, 咸交量处于温和放大之中。极少数的个股继续上涨,是因为此类个股的市场主力采取的是急拉升吸筹法,在吸够筹码后又马不停蹄地迅速拉升,此类个股往往会成为其所在板块的领头羊。但绝大多数个股在前期涨到-定价位后会反复震荡整理,这也导致了大盘指數上蹿下跳,而大盘和个股的震荡恰恰使不明就里的股民心里充满了担忧和恐惧。于是便进一步出脱了手中的股票,这样使得许多个股的市场主力吸筹成功,为下一步的拉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三阶段:此阶段大盘将加速上涨,成交量大增。但此时的加速上涨井不同于第一阶段的普涨,此时的加速上涨是板块轮动、热点转换的结果。这时很多股民看到自己手中的股票卖错了。又开始重新买回来,从而进一步推动了 指数。市场变得极其火热,街头巷尾、各行各业的人谈论股票,此时只要持有某个板块个股的股民有耐心,是-定会等到自己手中所持有股票上涨的。
这一切直接导致了牛市行情的思维定式在人们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即使出现坏消息人们也会视面不见。一些垃圾股也会被赋予各种题材、概念而被大肆炒作。绝大多数股民的脸上都洋港着幸福的笑容,言谈举止充满了自信,并认为自己炒股水平很高,俨然成为了股神,并认为千万要握紧手中股票,千万不能卖,否则将少赚很多。在2006年~ 2007年的大牛行情中有首网络歌曲(死了都不卖》就是对此现象最生动的写照。此时各行各业、男女老幼,钱多钱少的都统统加人了炒股的大军之中。
在此阶段还将会出现-种很重要的现象,就是价值投资理论很可能成为市场的主导,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是市场主力利用了人们推崇价值投资的心理故意把基本面好的股票的价格推得很高,从面进一步佐证了价值投资理论的正确性,使股民进一步上当受骗,为其在高价位出货打下了良好的奥论氛围和基础。价值投资理论只有在大盘暴跌时,才会显示出错误性。但问题的进一步有趣之处则在于,即使随着大盘暴跌基本面好的股票也畢跌时,总有极少数价值投资者死不认错。因为此类人永远都不明白,即使某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如果没有伯乐识其、用其,其也必然被弃之不用,是金子不一定就有发光的机会,股票亦然!
第四阶段:大盘又进人震荡期,此时大盘指数已经基本见顶。许多个股的市场主力已经将股价远远拉离了成本区,已经准备开始出货了。为了出货,个股将上蹿下跳,股价在高位震荡,从而导致了大盘指数的震荡。但此时很多股民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在第三阶段形成的牛市行情的思维定式,依然深深地刻在脑海里,但却发现自己手中的股票无论如何都不涨了,有的个股甚至开始下跌,偶尔极少数股票的上涨又让他对自己持有的股票充满了希望。当然了,有的股民耐不住寂寞会出掉自己手中的股票,去追涨杀跌,结果往往是竹篮打水-场空,不仅白忙活了一场,而且在追涨杀跌中让前期所赚的利润损失了不少。
此时很多媒体、分析师也没有意识到大盘将下跌,依然在鼓吹大盘将再涨到多少多少点。总之整个市场依然充满了乐观的情绪。
此时,极少数有着丰富炒股经验和悟性的投资者已经逐步减仓或干脆离场观望。
第五阶段:大盘将持续下跌甚至加速下跌,偶尔小的反弹也是无济于事,挽救不了整个大盘的颓势。但很多股民仍然认为这种下跌只是上升中的回调而继续持有股票或加仓。由于许多个股的市场主力在第四阶段的震药期已基本出货完毕,此时往往利用手中剩余的极少数筹码打压股价,使股价打破所有支撑快速暴跌,并引爆卖出浪潮。从而演绎了一根稻草压死一头骆驼的惨剧。
此阶段随着股价的不断下跌,熊市行情的思维定式又刻在了人们的脑海中,这就为下-次行情来临时市场主力的吸筹打下了强有力的心理基础。
同时管理层也会查处-批黑庄、黑嘴等违规行为。
通过以上几章的论述,使我们明白了高趣的炒股技巧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完美结合对于每一位股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但也要重点强调的是,没有高超的K线图知识作基础的所谓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由此产生的操作理念,都是空中楼阁。长线是金般的顽强在深套后就变成了固执;而果断斩仓也可能是武断,因为其很可能恰恰落人了市场主力在拉升前所精心制造的空头陷阱。所以,只有将高超的K线技巧与不可摧毁的心理素质合二为一,使“技胜”与“心胜"浑然一体,才能在股市上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最终通过“上兵伐谋"来达到“兵不钝而利可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