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傅海棠> 傅海棠股市消息:物价上涨非通胀,加息是最坏的选项

傅海棠股市消息:物价上涨非通胀,加息是最坏的选项

2019-04-19 17:05:18  来源:傅海棠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23分钟的时间

傅海棠股市消息:物价上涨非通胀,加息是最坏的选项

时间:2019-04-19 17:05:18  来源:傅海棠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2019年,将是考验央行智慧的一年。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中国的生猪存栏量出现了近2成的下降,猪肉价格上涨甚至大涨是几乎可以预料到的事情。而猪肉价格在CPI统计中权重很大,这意味着今年的CPI指数上涨或将超出预期,年初制定的3%左右的涨幅能否控制住,存在很大疑问。于是,不少人就认为,今年注定要通货膨胀,加息或将成为央行的一个选项。那么,今年会加息么?今年要不要加息呢?

傅海棠<a href='/caijunyi/290233.html'>股市</a>消息:物价上涨非通胀,加息是最坏的选项

对此,东方经济学创始人傅海棠先生认为,猪肉价格上涨造成的CPI高企,并不意味着就是通货膨胀。因生产端缺口造成的供应紧缺导致的物价上涨,不能靠加息来缓解,而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扩大供给。

一、物价上涨非通胀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物价上涨等同于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是经济过热的标志,加息是抑制通胀的万能良药。对央行而言,控制通胀是其首选目标之一,所以,见物价上涨,则必将加息。

这种理论是错误的,而且错的离谱。央行的加息抑制通胀,是一种南辕北辙的行为,而且是错误的选项导致了错误的结果。

首先,我们来看通货膨胀的定义。一般认为,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从而导致现实购买力大于供给,由此引发货币贬值,物价出现持续上涨。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看来,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远大于社会总供给 ,所以物价必然上涨。而在货币主义经济学中:当市场上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购买力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其理论方程就是:MV=PT。 

这一理论的基本逻辑是:货币发多了,会使购买需求增加,而供给跟不上,于是物价上涨。在这个逻辑链条中,物价上涨是表象,根源在于货币发行超过实际需求。

在这样的假定下,当货币发行数量大一些,货币就“溢出”了,就会立即形成购买力,赶紧把钱花掉。在花钱的时候,一定会推高价格。而且,钱多了的人,是不会再去干活的,社会生产就跟不上了,所以需求才会大于供给。如此,他们的逻辑就得到了完美的解释:货币超发,势必导致供不应求,这就是通货膨胀必然引发物价上涨。

按照这样的逻辑,解决之道也很简单:加息、收回流动性,让货币迅速回归储蓄,有钱人不去投资,而是回归银行。社会上的货币少了,购买力就下降了,物价自然就降低了。

但物价降低了,经济也萧条了,历史上无数例子都是这样的。

如今,傅海棠先生的观点是:物价上涨,主要是供给端出了问题,采取的措施,理应是扩大生产、提高供给、满足需求,这样才能让物价有效下跌。西方经济学的误区在于缺乏对物价上涨的足够认知。

二、物价上涨两大成因

傅海棠先生认为,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因为物价上涨有两种原因:

第一、供给不足造成的物价上涨。如果社会需求稳定、或者社会需求上升,但社会供给不足,这将导致物价上涨。因此,要研究清楚供给不足的成因。

第二、需求过旺造成的物价上涨。如果社会供给稳定、或者社会供给上升,但需求增加较快或者需求急剧扩大,也将导致物价上涨。此时,要研究需求扩张的成因。

由此看来,供求失衡是一体的,主要有两种情形:

1、由于自然灾害、社会活动异常造成的供给断崖式下跌,由此造成的产不足需而引起物价上涨。这种供给阶段性断崖式下跌,必然会引起价格上涨,但随着灾害和异常的消除,供给终究会回到正常渠道,价格还是会回落。所以,对于此类价格上涨,可理性看待,无需恐慌,采取的措施也应有所不同。

比如,2018-2019年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遭遇非洲猪瘟,生猪存栏量显著下降,由此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甚至涨幅很大,这与通货膨胀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因为猪肉价格涨导致CPI高企,就匆忙去加息,要抑制通胀了,岂不贻笑大方?

可是,这样荒谬的事情,历史上就确实发生过。比如,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石油危机,都引发了石油价格的急剧上涨:1973年,第四次中东危机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在1973年12越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将油价从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1978年,两伊战争导致原油从1979年的13美元涨到1980年的34美元;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原油价格急剧上升到42美元。

面对石油价格暴涨引发的物价上涨,美国和日本央行就如影随形地加息。1973年12月,日本的贴现率从7%提高到9%,1974年4月,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9.5%提高到11%。高利率引发了经济危机,随后央行又开始忙着减息,到1976年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最低降至4.75%,日本贴现率降低到6.5%。

到了1978年的时候,原油价格确实从13美元涨到了34美元,但这是由于特殊的战争原因引发的供给断崖下跌,物价上涨是不得已的,输入型的,这已经导致国内生产出现严重问题,此时,美日央行竟然不顾一切地加息。日本央行的贴现率从3.5%骤升到9%!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又开始上升,到1980年5月,最高达到了15%!

两次石油危机、两次油价暴涨、两次物价上涨,两次所谓通胀,两次持续加息,都对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

时间在推移,世界在发展,世界领导人也在进步。1991年的石油危机后,经济很快下滑,此时,国际能源机构启动紧急计划,每天向市场提供250万桶原油,很快稳定了原油价格。这一次,世界各国央行都没有再加息,反而处于降息周期中。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1989年的9.75%降低到1992年的3%,日本从1990年的6%降低到1995年的1%。

但是,如果再追究,1989-1990年的高利率又是怎么来的呢?1987年的时候,日本央行贴现率一度降低到2.5%,但由于房地产火热、股市火热,日本央行错误地认为物价高涨、通胀严重,为了遏制泡沫,不顾一切地疯狂加息,短短一年时间贴现率就提高到6%。加息严重打击了流动性,日本股市率先崩盘、日本地产随后崩溃,等到后来发现问题严重开始降息,已经来不及了,日本经济由此开启了长达20多年的低迷期。

前车之鉴,殷鉴不远。回顾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早已昭示了中国面临“猪周期”时的策略选择:不能因为猪肉价格上涨而去加息,因为这是暂时的、周期性的。此时的政策选项应该想办法扩大猪肉供给,其中包括海外进口、国内替代、国内扩大生产保障猪肉供给等。

2、供给保持平稳,但社会需求发生异常或者扩大,由此造成的物价上涨。这样的上涨,是由于需求扩大,有特殊原因,要分析其内因。

一种情况,是社会传闻引发的需求异常,包括囤积需求扩大等造成的。比如,中国是一个产盐大国,盐的供应根本不是问题,但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核电站泄露后,社会盛传食盐供应紧张,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引发抢盐大潮,超市里的食盐被一抢而空,更有不法商人囤积居奇高价抛盐赚取暴利。如果不加分析,由此认为物价上涨而去加息,岂不荒谬?所以,当时中国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打击囤积居奇,扩大食盐调运,很快就平息了物价,一些人抢到的能满足20年食用的盐,变成了笑料。

另外一种情况,则是社会供给本来正常,但社会需求持续上升造成的。这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社会消费需求扩大而生产供给尚未满足需求,此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迅速扩大生产,满足社会需求,万万不能通过加息去平息物价。

这种情况,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曾多次遇到过,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但解决之道却未必合适。比如,1988年的价格闯关,茅台酒的市场零售价从20多元涨到290元,猪肉价格上涨50%,蔬菜价格上涨34%,引发社会恐慌性抢购,1988年7-9月,全社会储蓄存款下降300亿元,大量资金涌入市场抢购。当时,国家出台的政策除了抑制收购价格上涨之外,还包括压缩基建规模、大幅度提高利率开办储蓄保值贴补,确保三年以上存款利息不低于物价上涨幅度,从而大幅度回收流动性。

现在回头看,当时最应该采取的措施应该是扩大生产、提高供给,而不应该提高利率。1988年,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从7.2%提高到8.64%,1989年2月进一步提高到11.34%,而三年期利率则从9.72%提高到1989年的13.14%。随后,由于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经济一度陷入萧条。利率又开始下行。1991年4月,一年期存款利率降低到7.56%。

1992年,小平南巡之后,全社会的生产积极性再次膨胀,社会经济活动再次如火如荼,供给又不能满足需求,物价再次上涨。此时,我们采取的措施还是继续加息,到1993年7月,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10.98%,三年期利率达到12.24%,如果加上保值贴补,三年期存款的最高利率曾达到25%。

中国当时的这些加息举措,其实还是在模仿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西方经济强国的做法,对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要一直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央行的利率决策才逐渐摆脱了西方经济学的影子,具有了独立性和前瞻性,并有利促进了中国经济长达20年的持续繁荣。

三、加息是最坏的选项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要么是供应不足、要么是需求过旺。而供应不足,需要扩大生产、扩大进口,从而满足供应。如果需求过旺,更是难得的好时光,应该进一步扩大生产提供供应,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要扩大生产满足供应,就需要有资金支持。要有资金支持,当然就应该降低利率、扩大投资。所以,降低物价的唯一选项,应该是降息而不是加息。事实上,按照东方经济学的理论,加息是对经济破坏最大的选项。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加息则是最坏的选项。

为什么呢?这要从加息导致的资金循环链条说起。

加息,是提高资金的价格。傅海棠先生认为,利息是货币的租金,利率是货币的价格。货币有租金,因为货币紧缺。硬通货时代,货币便于储存,所以流通性不足,为了鼓励货币流通,才出现了利率,让有钱人把货币拿出来去促进生产。

但加息的后果是什么呢?

1、加息使得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穷人愈发没钱。道理很简单:一个社会中,80%的钱总是集中在20%的人手里。利率越高,则富人钱生钱,钱自然越来越多。利率无论怎么加,穷人钱总是少的,购买力总是不足的。如此,则社会上必将形成食利族,会有很多有钱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这将损害社会生产的积极性。

所以,加息,损害的是穷人的利益,扩大的是富人的收益。按照富人经济学的理论,的确应该不时加息,这样,可以确保富人的利益。如果按照东方经济学的理论,加息是一个在现代社会完全不应该有的选项。

2、加息提高了融资成本,降低了社会创业积极性。企业运营、个人投资,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有资金,总要从社会上筹集资金。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银行利率事关创业者的资金成本甚至企业经营成本。过高的利率,造成了融资难、融资贵,加重了实体企业的负担,会大大降低社会创业的积极性。

3、加息会抑制了生产扩大,终究导向经济萧条。如果利率高,会打击实体经济,会滋生食利阶层,最终导致社会供给不足。2016年,中国一位上市公司老板转让公司股权后,获得了近20亿元资金,他只是将资金在不同银行购买理财产品,3年后就获得了超过近5亿元的利息。如果这样的示范效应蔓延,哪还会有人去热衷生产,大家把资产和股票都卖掉,等着拿利息就可以了。对普通民众而言,利率如果呈现上升趋势,则今日少消费100元,明年就能多出10元钱,则消费也会减少。如果生产减少,消费也减少,最终必然导致萧条。

4、因个别行业供给不足造成的物价上涨,更绝对不能加息。比如原油紧缺、蔬菜紧缺、粮食紧缺、生猪紧缺等等,对经济全局都有一定影响,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会引发连锁反应,最后导致全社会物价水平整体升高。要知道,这不是通胀,而是个别行业的局部性问题,是暂时的、周期性的、阶段性的,要采取措施,恢复这个行业的供给,以便其价格的稳定。如果因此而加息,就会毙敌一千、自伤八百,虽然稳定了价格,却可能累及所有其它行业——当某一局部出问题的时候,正应该其它行业加紧生产满足需求,结果央行加息,让这些行业资金匮乏,无法扩大生产,最终导致全社会经济活动衰减,对经济造成更大伤害。

所以,傅海棠先生说,繁荣总是源于货币宽松,萧条总是源于货币紧缩。加息,是货币紧缩的手段,也是经济萧条的根本成因。在任何环境下,加息都是最坏的选项。

四、减息才是最佳选项

加息不是选项,减息才是根本。这就是东方经济学的货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基础,是来自对货币本质的透彻认识。

货币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交换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本来就只是一个符号,是为了用于交换,没有人在乎钱是什么形态的。所以,最佳的货币,绝对不是金银,而应该是纸币,更进一步,是电子货币。

为什么金银等贵金属曾称为人们理想中的货币?是因为它的稀缺性吗?不是,是因为它的不可简单复制,具有了类似于今天的防伪功能。所以,贵金属凝聚了信任、信心。

但贵金属的开采有成本、黄金白银又一度无任何实际价值,所以,人们浪费大量劳动在挖掘金银矿上,将金银视为财富的象征,完全是不得已的错误劳动。

当代社会,已经实现了纸币的防伪功能,黄金白银的价值一落千丈。最好的货币,一定是无成本的。印钱无成本,大大方便了央行调控,也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既然货币发行成本等于0,货币供给无上限,所有人的货币都记账在银行成为数字,储存实物的纸币非但不能增值还会贬值,所以,社会利率应该降低到0。只有这样,才能消灭食利族,才能更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

所以,生猪紧缺造成的物价上涨不是加息的理由。猪肉价格上涨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让企业加强防疫,与瘟疫做斗争,提高技术手段,恢复生猪生产。事实上,俄罗斯出现非洲猪瘟之后,经过长达八年的奋斗,也没有根除疫情,但全国的生猪存栏量却是上升的,主要原因就是规模化养殖场增多,生猪养殖集中度上升,大猪场抵抗疫情的能力提高,从而满足了社会需求,也没有造成猪价的过度上涨。

俄罗斯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在猪肉价格大涨之前,就提前做好准备,加大进口、做好储备、提高养殖集中度。当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物价上涨的时候,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个别行业的阶段性问题,不是通货膨胀,不需要去加息,反而应该做好宣传工作,让民众理解物价上涨的根源,消除对物价上涨的恐惧,同时应该做好流动性管理,保障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这样,在必要的时候,若猪肉价格上涨导致CPI指数走高,央行或许应该采取措施适当降息,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字: 股市日本股市趋势
来源:傅海棠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