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私募投资>私募高手> 如何选择自己投资的企业?为什么选择大众消费品牌?

如何选择自己投资的企业?为什么选择大众消费品牌?

2019-04-19 20:20:44  来源:私募高手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46分钟的时间

如何选择自己投资的企业?为什么选择大众消费品牌?

时间:2019-04-19 20:20:44  来源:私募高手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你投资的企业,即使在傻瓜的管理下,也应该能正常运转。因为总有一天,这个傻瓜也会明白的。——沃伦.巴菲特

现在已经到了品牌时代,你同意这个判断吗?

当然,这已经成为常识了。好像没有必要再讲了吧?

你看一看世界品牌排行榜,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我给你说,至少从投资的角度说,应当重视一下这些问题。巴菲特持有麦当劳、汉堡王和百盛集团的股份:持有皮尔斯伯利(迪斯尼一大都会的子公司)、通用食品公司(阿尔特利亚集团的子公司),它们都有大量的大众品牌食品;持有宝洁公司的股份(大量的品牌化妆品和品牌生活用品)。可以说,所有的知名品牌几乎都可以成为巴菲特的青睐对象,之所以没有都出现在巴菲特的持股组合中,只能用巴菲特和购买机会的缘分不够来解释了,就是说巴菲特没有能在它的安全边际内进行购买。

如何选择自己投资的企业?为什么选择大众消费品牌?

我们再来看一看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些牛股吧——戴尔电脑增值890倍,CCU广播电台增值810倍,百思买增值99倍,嘉信理财增值82倍,家得宝增值37倍,NBTY公司(维生素和食品供应商)增值78倍,PrepaidLegalServices公司(提供法律服务)增值41倍,工资报表软件服务的Paychex公司增值34倍,折扣零售商Do1 lar General公司增值27倍,哈雷摩托公司增值23倍,办公用品供应商史泰博公司增值18倍,西部银行增值17倍,ZionsBancorp银行增值16倍,建材供应商Lows公司增值15倍...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都是大众消费品牌小巨人。大众消费品牌尤其是大众消费品牌中的小巨人,就是大牛股的最大发源地之一。

比如盖普是美国著名的具有领导者地位的休闲服装品牌商,产品有牛仔裤、T恤衫等,其下有多种细分市场领导者品牌,主品牌盖普提供价格适中的休闲时装,盖普婴儿(BadyGap)面向5岁以下幼儿,盖普儿童(GapKids)面向5-12岁少年,盖普成人(GapBody)面向成人,老海军(0ld Navy) 的价格相对较低,香蕉共和国(Banana  Republic)则提供高质高价的中高阶层时装。上市后的22年中,年复合回报率26%,如果在1976年投资1万美元,至少将得到160万美元的回报,增值160倍;其间如果短炒,可以在3个月内上升30%,也可以在36个月增值近5倍,也可以在10年间收益4倍....(这里就不说起点和终点了,相比涨幅并不重要,反正人的一生中足以轮作2个以上了。)

杰里米.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介绍,1950年美国最大的50家公司,比如通用汽车、杜邦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包含制造业和大众消费业,到2003年,给消费者最丰厚回报的4家公司是:卡夫食品公司(后被菲利浦.莫里斯收购),年复合增长率15.47%;雷诺烟草公司,年复合增长率15.16%;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年复合增长率14.42%;可口可乐公司,年复合增长率14.33%。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都不是制造业公司,而是大众消费品公司(石油公司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大众消费品)。时隔53年,这个投资组合原始的1万美元投资将增值到6300万美元,增长6300倍!而投资指数能得到1100倍的增长。前者是后者的6倍——时隔53年,这4家公司的产品和53年前一样。

长牛股就是一直能在指数中待着不走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只有基本的消费类(石油、能源)和大众消费品牌股。前者越大越好,应当是巨人而不是小巨人,后者则似乎更倾向于小巨人:在中国,前者就是中石油、中移动、中国工商银行,后者就是茅台酒业等。1950年到2003年,标准石油的股价上升120倍,IBM上升300倍;但是如果考虑到股息的因素,前者的总投资收益要高于后者。

假如我说世界上存在着增长25万倍的股票,你一定以为我在发烧说胡话,其实不然,有事实为证。万宝路香烟广告中的美国西部牛仔,可以说是美国男子汉的形象代表。就是这个广告主,以前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现在的阿尔特里亚集团(Altria Group) ,如果你在1957年2月28日投入1万美元,并且股利重复投资,那么到2003年12月31日,你就拥有了4600万美元,就是46年中增长4600倍!如果你在1925年同样投资1万美元,并且股利再重复投资,到2003年,你的年复合收益率达到17%,市场价值已经达到25亿美元,就是说78年中增值了25万倍!顺便说,该公司一度濒临破产,因为政府和法律的限制而损失上百亿美元。人们一直担心投资收益会因政府和法律的限制而影响,它就一直在人们担心政府的管制的背景下成长为一个超级大牛股

虽然巴菲特的品牌持股不少,但是相对于成百上千的世界大品牌以及细分市场的领导者品牌,巴菲特持有的也是有限的,这说明了什么?首先可以说明品牌的投资潜力,大家其实并没有真的重视,并没有真的落实到长时间的持股上。否则,世界财富榜上是不是应当多一些投资家才对?大家都知道的,往往也是大家都忽视的。现在的伟大品牌,也是经过了从小到大的漫长历程,这就是它的巨大的成长空间,十倍是最少,百倍甚至千倍也并非稀罕,但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竟有如此之少的人,才能够与它共同成长?正因为如此之少,所以如此之少的人成了巨富。这又和世界品牌金字塔的浩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不是让人感叹人类的愚蠢?

我猜,按照你的一贯的做法,又要把这些品牌一切两半,如果不行再切,一定要得出一个细分后的结论,对不对?

当然,什么叫分析?什么叫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前提就是“切西瓜”呀,刀不落下去,吃什么呀?囫囵吞枣自欺欺人吗?你看,这些品牌中除了极少数的科技品牌(如微软、甲骨文)和国家垄断特许品牌(如壳牌、中石油等),绝大多数都是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众终端消费品的品牌,香烟的有菲利浦.莫里斯,饮料的有可口可乐,快餐的有麦当劳、肯德基等等。

那么,按照傻瓜化的智力发展公理,大众消费品牌的投资,就是最具有确定性的、可操作性的、最简单有效的投资策略。对于大众投资者来说,完全可以实现彼得.林奇的卓越判断,大众投资者完全可以比专家们做得更好。只要你关心你的生活中的某一类的日常用品的领导者,并且长期持有它们,你就可以相当轻松地战胜哈佛商学院出来的MBA。但是,事实上为什么很少有人做到呢?除了人性上的因素以外(这太复杂了,几本书也说不完,此处不论),关键在于一个简单而可行的判断方法。

美国麦肯锡公司的合伙人所著的《价值评估》书中说:“ 最近十多年,美国超一流大公司纷纷大量卖掉自己的有形资产,将各种有形的生产过程转包给专业公司,并且投入数以万计的巨资,对消费者的大脑进行经营,它们把自己在消费者心目的感觉和印象视为企业成败的关键,为此不惜重金改善自己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这说的是什么,不就是品牌吗?这种趋势能是短期的吗?在知识经济为核心的现代经济中,品牌就是知识产权的核心。而大众消费品牌则是所有品牌中,数量最多的,最容易为大众投资者所掌握的。有研究表明,在股票市场上,强势品牌能够使公司价值增加7%。还有研究表明:占据市场40%市场份额的品牌,其投资回报可以达到仅占据市场10%的品牌的3倍。

在一个品牌化的初期(比如现在的中国),面对着每一类中都有为数众多的小品牌,你怎样才能判断出哪一个品牌才能长大而不会陨亡,才是现在的乃至将来的领导者?它的领导者地位靠什么才能维持住?大众投资者是否一定要知道非常复杂的财务指标,才能够把握住现在以至未来的领导者品牌?毫无疑问,品牌投资大师巴菲特已经把他的方法清晰明了地告诉了全世界,但是面对着无数的概念和无数人的不同解析,能否有一个再简单一点的方法,一个核心概念?领导者法则就是这个核心概念吗?领导者法则能够概括博大精深的巴菲特吗?

假如我们把大众品牌的成长,看作一个动态化的、生物化的过程,或许理解就更简单一点。好比富有经验的教练员选四五岁的小孩子,准备把他培养成为奥运冠军。一定存在着一个基本的模式,这个模式由一些基本的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变化范围。

大众消费品牌的领导者的挑选也是这样。它的起始阶段,一定首先是一个比较窄小的细分市场的绝对冠军。这个理解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细分市场可以是某一种“蓝海”的新产品,比如当初可口可乐的发明而产生的碳酸饮料细分市场:也可以是有形的地域市场,比如沃尔格林把目标市场集中在各个城市商业中心的一定直径的圆圈内,富国银行放弃花旗银行似的全世界市场,而把目标市场集中在非常有限而充分发展的美国西部银行市场:这就像人体组织中的细胞一样,只有每一个细胞都非常强健,细胞的组合体——这个人——才有根基非常扎实的核心竞争力。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是建在沙丘上呢?而大部分的失败的品牌,外在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是归结到内部,一定和它的内部“细胞”不够坚实有关,还没有学会走呢就急着跑,不成熟,像一个小孩子。

怎么样才能够判断出,它已经是一个细分市场的绝对冠军了?

相比较企业内部秘密的财务数据,销售额的指标公开性最明显,最容易得到,也最简单最基础。根据《三法则》,一个细分市场(产品的或者地域的)的主导企业往往非常少(容量有限+技术、商业模式等门槛),常常只有两家,其中A一家占据绝对优势,市场占有率常常在70%-80%,非常高,另一家B往往作为主要的挑战者和拾遗补缺者,占有不到20%左右的市场份额。这是细分市场相对于完全竞争的大市场的不同。后者往往到了三个巨头相对均衡的阶段,第一巨头达到4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其他的两个按照一定的内在比例相应递减,才达到了动态的相对完美阶段。

因此,70%-80%的市场占有率,可以作为衡量初期的细分市场领导者的首要指标(并非全部指标)。超过80%往往不行,没有有力的竞争者,或许意味着这个市场的前景黯淡;达不到70%-80%也不行,这说明这个暂时的冠军缺少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小市场都搞不定,怎么指望它未来跨越到大市场里去称雄称霸?当然这个指标随着市场的扩大和成熟而有所减少,箭牌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口香糖生产商,现在占据全球市场50%的市场占有率。这样,我们是不是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深度研究?而投资的秘诀就在于深度研究。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按照巴菲特的方法,业务简单易懂,有持续的核心竞争...重点考察细分市场的冠军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领导者法则,就是巴菲特投资模式的“前传”和快速化的补充。

如果它的细分市场占有率、产品毛利率,这两项指标都高达70%-80%,并且有一段时间的证明,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这就是我们重点寻找的未来的大众品牌领导者了。简单地概括一下,方便记忆,姑且称为“双高率指标”吧。我们可以验证一下,巴菲特的吉列、富国银行、可口可乐,中国的大众品牌牛股贵州茅台云南白药等,几乎都符合“双高率指标"。不仅在细分市场之内,而且对比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没有理由不这样的。一定是这样的。Must To Be!关键在于早发现,早确认,早投资。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判断出,它能否保持这个细分市场的冠军呢?这个细分市场的冠军是不是一定要进入更大的市场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哪。只要这个细分市场的领导者还保持着“双高率指标”,它这个细分市场的冠军,自然就能够一直保持下去。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一般的投资者比较心急, 往往等不得公司的季报年报出台以后才作出判断,而且常规上说,股价的表现往往先行于财务指标的公布,等到股价下跌再去查找财报原因,往往已经晚了半拍。因此需要从别的方面验证,比如公开的消息、新闻报道等。但是这些相对于财务指标又比较外向“宏观”,不如“双高率指标”核心可靠,可以作为外围指标,辅助使用。

细分市场的冠军在保住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领导者地位以后,是否要进入更大的市场,并不能一概而论。这里的核心是成长,只有成长才能带来高额的投资回报。但是成长并不一定意味着要脱离细分市场。如果细分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远远不是人们常常误以为的窄小,而是宽大得多,那么不急于进入更大的市场,首先深耕细作细分市场,应当是一个更好的战略选择。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证明。可口可乐的碳酸饮料市场虽然比不上全部饮料市场的空间大,但是可口可乐始终坚守它,向着全世界的地域市场开发,才有了今天的结果,如果它也做矿泉水,也做奶饮料,今天会是怎么样子?富国银行如果也和花旗银行一样,从美国西部的地域细分市场扩展到全世界去,到处设立营业点,怎么可能有如今远远超越花旗银行的投资回报?

商业上的人们经常自以为聪明,但是聪明人干的傻事要远远多于傻人干的傻事。商业上的最傻的事情就是,扔掉自己的金盘子,去争别人的铜盘子。细分市场的领导者,如果在细分市场已经活得非常滋润,那就应当充分享受这种滋润,滋润代表着垄断和核心竞争力,代表着自己的“根据地”,代表着自己的“命根子”。

大众消费品的细分市场和高科技的细分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因为科技的发明换代,生命周期短,逼得你不能不再创新,或者尽早趁机进入更大的市场,远离生死线;而前者既然可以产生,既然是大众的生活消费品,就有理由永远地存在下去,可以由小到大,空间渐广,前景越来越好;并且随着消费层次的提升,品牌积累的价值提升,消费者忠诚度的提升,服务和体验的新的内涵,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它们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高科技小巨人的发展曲线好比直升机,可以直升,当然也可以直降;而大众消费品牌的发展曲线则好比民航飞机,前期缓慢滑行,缓慢加速,最后一飞冲天。

从资本市场的本性来说,应当是更倾向于细分市场的领导者,而大市场的领导者往往依靠购并多个同类的细分市场领导者,从而保证其领导者地位。比如百事集团就拥有麦当劳、必胜客等多家细分餐饮连锁领导者;美国AB公司则拥有多家啤酒品牌,每一个品牌几乎都是特定的细分市场的领导者;法国保乐力加集团则拥有多家红酒品牌;等等。其基本模式都是一样的。

怎么样才能够判断出,它能从这个细分市场的冠军,成功地进入多个细分市场所构成的大市场,并且有可能挑战现在的冠军,成为未来的冠军呢?

对于大众消费品牌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永远保留着最初的细分市场领导者的品牌,但是可以不断地购并同大类型中的其他的细分品牌,从而长大成为百事集团一样的多个细分产品(市场)品牌和一个统一的公司品牌共存的市场格局。进可攻退可守,财务的保守稳健和业务的积极进取相互结合,互相促进,百年老店可成矣。

顺便说一下,大众消费品牌的长大和科技品牌还是有区别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科技领导者思科,虽然早期也是细分市场领导者,但是其后来则主要依靠兼并无数的细分市场领导者而壮大,那些小品牌就消失了,留下的只有思科这个大品牌。微软的发展之路也是如此,它的科技研发力量再强,也不能一手遮天,必须不断地购并更有技术亮点的新的细分市场领导者。这两个科技股龙头,如出一辙,都遵循着领导者的法则,尽管大众消费品牌领导者法则和高科技领导者法则,有所不同。都一样不就坏事了?

世界投资大师是怎样投资大众消费品牌股的?他们的选择指标应当各有异同,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是什么呢?

大众品牌股的一位伟大的投资家法耶兹.沙罗菲的标准是:有世界级的加盟专利权,有正向的自由现金流,能够回购股票并提高分红。他认为,在一个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世界中,这些特质的大众品牌股具有极高的稀缺价值,能够以很高的市盈率出售。但是唯一的困难就是这些公司难以寻找,非常昂贵。

强势品牌的价值可以在多方面表现出来:增加市场份额;提高行业进入壁垒;更容易延伸产品线;更容易进入新市场;留住高质雇员;具有较低的价格弹性,在同业中拥有最为优越的提价权;更高的毛利率,分享超额利润;具有更高的顾客忠诚度;创新成本更低;更有利于度过混乱局面。这些都可以作为选择的一个切入角度。

巴菲特的标准是:“真正伟大的投资理念常常用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概括,我们寻找的是一个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由一群既能千又全心全意为股东服务的人来管理的企业,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值得注意和玩味的是,尽管巴菲特一直强调 “一句话”,但是世界上的研究者们仍然乐此不疲地用很多话来解释挖掘巴菲特的“一句话”,越说越复杂了是不是? 

为了比较,姑且把这些常见的概括体系例举一二: 1.业务分析:超级长期稳定业务,超级经济特许权,超级持续竞争优势; 2.管理分析:超级明星经理人,超级资本配置能力; 3.财务分析:主营业务利润率高,净资产收益率高,留存收益赢利能力强; 4.市场与价格分析:安全边际高。(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对于巴菲特投资理论的包装,投资者应当学会拨开其华丽的外衣而去洞察实质的本领)。有人统计过,巴菲特所持有的大众消费品牌股有几个数量特点: 1.每股利润增长率在6%-15%之间; 2.股利率在3%-6%之间; 3.综合利润和股利,年增长率在15%-20%之间。

彼得.林奇的标准则和巴菲特的不一样,但是这也并不妨碍他的投资成功。他把各种股票分成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困境反转型和隐蔽资产型。缓慢增长型是现在已经成为规模巨大、历史悠久的公司,但是它们的早期很多也是快速增长型,当然也就曾经是大众消费品牌股的温床。不过这种类型现在主要让大型的电力、能源、石油等公用事业公司占据,大众消费品牌股好像还没有一个已经成长为这样的“爷爷”,恐怕也不会有,因为一旦这样,它就会成为并购的对象。稳定增长型中,已经有了大量的大众消费品牌的巨人领导者,它们已经度过了高速增长期,成了永生的“神”,比如可口可乐、百时美、宝洁、好时巧克力、高露洁棕榄等。这些股票走势类似丘陵,稳健而缓慢,慢牛,每股年复合收益增长率一般在10%- 12%,看似不高,但是年复一年地稳定增长,长期持有也相当可观,巴菲特持有的可口可乐就是证明。但是中短期而言,彼得.林奇说,能否有比:较好的投资收益,取决于买入的时机和价格。因为它们的盘子较大,所以两年之内能从高露洁这样的股票上获得50%的回报就应当满意了。彼得.林奇的做法是乐于操作这种稳定可靠的股票,但是在赚了30%-50%的波段收益以后,就换同类中还没有上涨的股,轮番操作。一句话:如果投资者天生喜欢波段操作,又不喜欢风险,那这种类型中的大众消费品牌中的领导股,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股市灾难来临,这种股票就是最佳的选择,其重要性等同于周期型巨人领导者,因为它们首先都不会破产,它们是股市灾难中最先站起来,并且能走到最后的两类股,不过相对而言,周期性巨人领导者的反弹会更加凶猛,时间效益更强,中短线轮作最佳;而大众消费品牌中的巨人领导者,则会走得更加稳健长远,增值倍数更大。快速增长型公司股票类似小巨人,规模小、时间短、成长性更强,年均增长率一般在20%-25%。这里的大众消费品牌股一般还只是细分市场中的领导者,如果此时有幸发现并长期持有一只伟大的牛股,那么很可能享受到百倍乃至千倍大牛股的收益。呵呵。换句话说,现在大众已知的所有的百倍和千倍大牛股,都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只不过在这个漫长的马拉松中,有的可能只达到一两倍或者十倍就筋疲力尽,达到百倍千倍光辉终点的无疑是其中的少数。在这个少数入的队伍中,大众消费品牌被证明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群落。至于周期型公司、困境反转型公司和资产隐蔽型公司,几乎不在大众消费品牌股的范畴内。

而在具体投资策略上,彼得.林奇与巴菲特也不尽相同。彼得.林奇喜欢自己跑企业亲身调查,除了基本的市盈率、机构投资者比例、回购、收益增长、负债、自由现金等核心指标外,还根据类型的特点有不同的关注,比如稳定增长型公司是否多元化经营,快速增长型公司的收益增长率与市盈率的比值、商业模式的复制性,周期型公司的时间间隔、存货和订单,困境反转型公司的资产剥离进展,资产隐蔽型公司的账外隐蔽资产等。如果能用一句话来说明彼得.林奇的最高追求的话,那么似乎可以是这句话——“寻找那些已经赢利,并且事实上证明它们能够在其他地方复制其经营理念而成功的小公司。”——谁离它最近呢? 一大众消费品牌中的小巨人,如果是产品制造商,那么就是独有的专利或者技术形成的品牌,比如可口可乐;如果是服务商,那么就是商业连锁零售业,比如沃尔玛、家得宝、沃尔格林以及中国的国美、苏宁。

既然大众消费品牌股这样好,那么为什么大众难以享受呢?

人性的弱点。大众消费品牌的特点是需要长期的关注,长期的持有;对于急功近利的投资者来说,它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力。它给予你的是简单的致富法则,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它在给予的同时也要求你做到一件简单的事情——耐心。上帝是公平的,谁活着谁看得见。

那么,制造业中的品牌,和服务业中的大众消费品牌的投资价值是否相同?中国有大量的制造业品牌,大量的国内市场制造业的巨人品牌,但是缺少世界市场的小巨人品牌,缺少世界性的大众消费品牌。巴菲特有句名言:好的企业是傻瓜也能经营的企业。虽然他的投资准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选择那些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理性的经营者,而这显然和傻瓜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巴菲特也决不会选择傻瓜董事长的公司来投资。那么他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说明,行业和行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就成长的难度来说,确实有重大的区别,企业就像人一样,企业本性也即人性。有的行业有的企业,天生就比较容易顺利发展,只要造好基础,接下来就是一个傻瓜来主管也能大把赚钱(只需要傻瓜什么也不管就行),比如传统行业中的服务业,比如茅台酒业,打好的机制有自己的惯性,就像前人栽树,傻瓜后人躺着乘凉就可以了,大树自己会生长;而有些行业有些企业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则亡,比如高科技行业中以技术发明为核心驱动力的研发型公司,必须一代代地更新技术,始终处在极度的竞争状态中,比尔.盖茨就说过微软永远离破产还有180天。

如果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不能不看到,同样是大众消费品牌,其中服务业的品牌可能比制造业的更有长期投资价值(当然,这是在非常笼统的意义上说的)。比如当初的电视机制造品牌长虹、夏新、海信、海尔等,现在被当初的小连锁零售商国美、苏宁扔到后面去了。就长远而言,制造业的低成本大规模的优势总有饱和的一天,而制造成本的上升、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地域间的产业升级和基地转移,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每一个关节都可能是一个滑铁卢,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比服务业可就麻烦多了。

大众消费品牌股的出现,是不是也能形成一个“品牌链”呢?

“链”的概念的确能把一些以往看上去不那么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看清楚它们之间的价值流程关系,是个好词,从新的角度看老的现象。比如说巴菲特喜欢购买广告公司股,从别的角度也可以说出理由:特许权的角度,地域垄断的角度,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作用的角度等等,如果从“价值链”的角度说呢,广告公司可以说是大众消费品牌的共生者、幕后受益者。巴菲特持有大量的广告公司领导者的股份。世界第二大广告代理公司国际公众企业集团,美国第五大广告代理公司奥美集团,都在巴菲特的参股企业名单中。他在1973-1974年广告业不景气的时候买进,当时国际公众企业集团股价为3美元,他购买了17%的股份;当时奥美集团股价为4美元,他购买了31%的股份。不过,在中国,这样的机会似乎尚未出现。

大众消费品牌股,什么时候购买最好?

如果你认准了一个大众消费品牌股,最好是其中的领导者,最好之中的最好是其中的小巨人领导者,然后,世界上所有的投资大师都会告诉你,在它们下跌的时候就是最好的买进时机。如果想进行更详尽分析的话,当然就是想买在股价的起飞点上,那么不妨考虑“双加速指标”,即每股收益增长率和净利润率同步增长并且有逐渐加速增长的趋势时!以可口可乐为例,最近79年的年收益率是16.7%,最近50年的年收益率是15.8%,最近20年的年收益率是24.2%,最近10年的年收益率是31.8%,最近5年的年收益率是29.7%。为什么巴菲特没有享受到可口可乐的百倍收益呢?因为他要等到可口可乐那个铁定的腾飞时刻;为什么巴菲特能够凭借几个股票就成为世界第二号富豪呢?还是因为他在可口可乐的腾飞时刻重仓进去了。听起来似乎矛盾吗?那就对了。呵呵。从技术上说,因为它们的慢牛性,所以底部不断抬高,想要像周期型股那样捞到一个绝对的低点恐怕比较难,每一个中期调整的底部,恐怕就是要高度重视的买点了(更具体的技术上的准则,请参见后文“领导者的技术研判方法”)。

从实际生活中,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想到什么地方什么品牌是你购买某种东西的第一选择,比如游玩后带孩子吃麦当劳,用运通卡旅游,到宜家买家具,到沃尔玛购食品,儿子到电器城买电子游戏,儿子玩任天堂的游戏.....如果“第一”能够比较长时间地确定下来,那么你的同类人就差不多也是这个选择了;如果你是中产(小康、小资)阶层,你恐怕就是和社会未来的消费主流合一了,那么你的“第一”选择,就是具有最大生命力的大众消费品牌领导者了——看看,你吃吃喝喝之间,就轻易地抓到一个超级大牛股,你相信自己享受这个品牌多少年,相信孩子享受这个品牌多少年,那么你就可以持有这个股票多少年,它就会有多少年的生命周期。哇噻。巨棒耶。呵呵。

大众消费品牌股难道不存在增长的极限,难道不存在泡沫?

在著名的大众消费品牌领导者中,可口可乐恐怕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对象了,它已经存在上百年了,在巴菲特1988年开始大量购买以后,它的成长的核心主题是国际化,到今天可口可乐几乎遍布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那么以后还能向哪里发展呢,何时是个头呢?我们知道凡是生命体就有生命周期,大众消费品牌的生命周期可能是所有公司中最长的,但是理论上说也不会无休止地成长,至少不会长期高速地成长,只是不知道这个到头的时间在哪里。从投资的意义上说,很可能和人的生命一样长甚至更长, 所以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事实上,大众消费品牌的“正向加强现象”在后期更加明显,从股价图上也可以感觉到,越是到了成长的中后期,品牌的力量越是强大,在群体的意识和无意识、理性和非理性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品牌最后可以进入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冲刺阶段”,好像宇宙黑洞的大爆发。这个趋势似乎是可以假设的,有理由假设的,或许就是一种“品牌的泡沫”。这种泡沫不同于科技的泡沫,不同于房地产等资产的泡沫,有自己的独特的生命表征,比较缓慢、平滑、隐蔽、漫长。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大众消费品牌的话,我就想到了“厚积薄发”。

科技股中能不能产生大众消费品牌?如果有,投资价值如何?

所有基金经理恐怕都不能不佩服的比尔.米勒说:“现在,人们虽然还是买可口可乐解渴,用吉列牌刮胡刀刮胡须,用美国运通卡消费。但是他们同时也在使用美国在线上网,用微软处理文件,并且购买戴尔电脑。”这句话中表露了比尔.米勒的投资成功的核心秘诀——购买科技股中的大众消费品牌股,更准确地说,购买那些未来能够成为科技股中的大众消费品牌股的潜力股、领导股,可以享受科技股的高成长高估值收益和大众消费品牌股的长期稳定增长的品牌收益。这是一个1加1大于2的质变,这是一个大众混沌中的盲区高收益,这是世界唯一连续15年战胜标准普尔500指数(就是巴菲特也不能呀)的基金经理的炒股秘诀。呵呵,现在告诉你了。千万别告诉别人啊。呵呵,在这里,科技已经转化为生活的一步,转化为生活的终端消费品。如果还是以科技股的框架去套这些股票,就会低估它们,尤其在时间长度上低估。而持续的低估杰出的牛股,这就是从杰出的百倍大牛股到伟大的千倍大牛股的一个必要因素。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大众消费品牌中也应当包含制药业公司,雅培(Abbott Laboratories)、百时美施贵宝、辉瑞、默克、先灵葆雅、惠氏等都是超级大牛股,也是大众医药的首选品牌。有资料说明,在过去半个世纪中,表现最好的两个部门是卫生保健行业和日常消费品行业,它们的年复合收益率达到13.76%和13.36%,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2个百分点;业绩最好的股票中有90%来自这两个行业。不用说,这样的机会是难得的,但也并非难以寻踪,当然最好要出现在一个科技大飞跃的时代,不断更新的科技产品大量进入生活中的时代。或许现在和未来还会出现,到时候可别错过,别说我事先没有提醒你呀。呵呵。

大众消费品牌和国家的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只有经济上强大的国家,只有在世界上地位强大的国家,只有文化强国,才能够成为世界性的大众品牌领导者的故乡。放眼全球,当前世界性的大众消费品牌领导者,主要在欧洲和美国。欧洲古老文化背景上的葡萄酒、服装、珠宝、奢侈汽车等等,美国现代文明背景上的牛仔裤、汽车、香烟、电脑等等。总体上说,欧洲偏向古老的皇家贵族文化,美国偏向现代的中产阶层文化,而除此以外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多为中低端的大众消费品牌。

但是,从长期趋势看,正如美国的消费品牌后来居上一样,中国未来的大众消费品牌也必然会出现整体的上升乃至飞跃,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重大的历史性的投资机会。请记住我说过的话。

奢侈品牌可以说是大众消费品牌中的顶端品牌,在投资中的价值如何?是不是最好的选择?

奢侈品牌的特点是目标客户群人数少,非富即贵,利润率惊人,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神秘因素,定位上属于大众消费品牌的顶级品牌。国外奢侈品涉及的行业有很多,最常见于珠宝、时装、化妆品、烟酒、名车、名笔、皮具、钟表等方面,比如劳力士、Chanel、范思哲、Louis Vuitton、 轩尼诗、芝华士、阿玛尼、劳斯莱斯、马爹利.....目前中国严格意义的纯粹的奢侈品牌可以说还没有,就行业来说可能只有珠宝、烟酒最有可能首先产生奢侈品牌,茅台、中华烟(如果再细分出超顶级品牌的话)都是强有力的候选者。

从投资上说,奢侈品牌的股票虽然长期持有也能获得不菲的收益,但并不是首选的最佳的品种,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道理了,把奢侈品牌的生活效应和投资效应等同化,是一个容易产生的投资误区。从周期性来说,它在大众消费品牌股中属于相对较强的性质,道理很简单,豪华烟可以不抽,但是饭不能不吃,即使富人也如此。

北京市光华里星巴克咖啡店。当Y先生开着丰田越野车,从长安街由西:向东接近建国饭店时,我就隐约感觉到这次的对话地点可能就在前面的星巴克咖啡店了。结果真是如此,我不无得意地向Y先生炫耀了我的猜测,Y先生微微一笑。落座以后,Y先生绘声绘色地向我介绍了各种咖啡的来历和特点,漂亮的服务员小姐也颇为惊奇,这让Y先生颇为得意。我们从下午一直坐到傍晚,一边品尝咖啡,一边观赏街景人流。我不能确认,Y先生是否有观赏街头店内美女的嗜好,他的眼睛都看到了什么。一趟咖啡喝下来,中国现在的白领阶层的消费状态,中国未来的中产阶层的消费趋势和品牌动向,我的内心中忽然就有了直观而强烈的感觉。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