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炒股知识>高胜算交易策略> 私募基金和理财工作室必然再次崛起

私募基金和理财工作室必然再次崛起

2019-07-25 15:54:01  来源:高胜算交易策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9分钟的时间

私募基金和理财工作室必然再次崛起

时间:2019-07-25 15:54:01  来源:高胜算交易策略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私募基金和理财工作室必然再次崛起

创业从选项到运作,都得有符合逻辑的方法论做支撑。否则还要回到“激情创业”的死路上去,根本不可能持久。创业需要有激情,但光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下面就让笔者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帮各位读者照亮创业之路吧。

(1)两段式创业方法论第一段

创业的机会,蕴藏在某个群体的巨大痛苦之中!人类有两大本能—追求快乐和逃避痛苦,而逃避痛苦的动力远比追求快乐更强烈、更迫切、更持久。痛苦就是“病”,除了身体上的病会产生痛苦之外,社会的“病”也会让人产生痛苦。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很多社会的“病”是群体性的、是跨代的(比如涵盖了“80后”“90后”),因为那是时代发展必然的产物。一旦出现大批的“患者”,需要有人去帮他们“消除痛苦”,你说这是不是最好的创业机会和创业方向呢?马云发现了一大类人群的痛苦:租门店卖东西成本高、客流少,实体店往往不赚钱。病因:供需信息不对接,买方和卖方撮合不到一起去——于是淘宝诞生了,阿里巴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了。

俞敏洪发现了一大类人群的痛苦:包括他本人在内,就是拿不到去美国的签证。病因:受阻于大使馆的面签这道关——于是新东方找到了业务的突破口和利润的源泉,当然新东方在纳斯达克也有了一号。

80后”最深切的痛是:没有房子难成家?病因:中国企业的总体生产效率低、产值也低,核算下来企业应该交的税不足以供养庞大的财政支出,于是地价涨、房价涨。中国房地产业走过了20年的辉煌之旅,也带动了下游40多个产业的集体富裕。

不再多扯了,就说当下的事。知道现在整个中国,最大的“病”和“痛”在哪里吗?在于资产类收入的收益率太低,而且在今后几年、十几年将一直持续。

商品房租金年收益率2%左右;

余额宝等年收益率2%~2.4%;

银行理财产品年收益率普遍4%上下;

信托产品年收益率大致在7%左右,比2015年时的水平直降30%。

别忘了,信托产品的起步是100万元,而且“刚性兑付”取消是大趋势

银行存款低得不值一提。

房地产以外的资产性收益率那么低,病根究竟何在?病根一,过去二十年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制造出的巨大财富效应和光环还没有消退,太多人的意识陷进去了至今没走出来。绝大多数人相信未来三五年之后北上广深的房价还会涨,尽管这些城市已经开始严格地控制人口总量,尽管房价的涨幅和涨速跟十年前、五年前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但还是有很多人奔跑着去接棒。自住型需求和改善型需求还在,但如今支持房地产业使其无法退烧的那股主导力量还是投资型需求—人民币在国内购买力的下降让我们感受得实在是太深切了,而为大众所熟知的“经典”理财渠道收益率太低,因此许多人追求资产保值的需求很迫切。

病根二,当下的财富管理业普遍做得不够好,不能满足投资者“钱生钱”需求和“将手中固定资产变现后,可以持续获得稳定现金收益”渴望,投资者不敢放心大胆地做理财。

市场是不缺钱的。这里用一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表向读者展示:中国居民在银行里的储蓄余额近五年是个什么情况。请见表5-2。

表5-2 2010~2015年近5年居民储蓄余额及较上一年的增幅

表5-2表5-2 2010~2015年近5年居民储蓄余额及较上一年的增幅

截至2015年底,中国居民在各银行里的储蓄额高达135.7万亿元人民币,从2011年算起来,连续五年增速在13%左右。市场里根本就不缺钱,更不缺寻求“钱生钱”而无门的“患者”。问题是能治好大家病的“名医”实在是太少了。这种“医患矛盾”,归根结底还是供给侧出了问题,这点我们不承认不行。在中国人的财富管理这方面,虽然“患者”痛、“大夫”苦,但对症的处方并不是没有,那就是—大力扶持以私募基金和理财工作室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者只需要凭借足够专业的人才、工具以及内部管理把交易做好就成,不去整天调研上市公司也无可厚非。其实就股票这个投资品而言,只要能保证买在起涨点上,笔者并不排斥中长线持股的交易策略,只是痛恨“价值投资”这个提法!(详细的论述请见笔者的《复利增长—从百万到千万的中产之路》和在《投资者报》上的相关专栏文章。)

在笔者看来,中国的证券投资3.0时代已经来临了。去库存、去产能,以及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这是政府主导的大题目、大方向。而当千千万万创业者真正在商海里扑腾过几回之后,他们自己也会发现—好多传统的行当要做好真的很难。像餐饮、美容美发、连锁零售、课外辅导等项目已轮番刮过了倒闭风,现在甚至连网店和海外代购倒闭的都很多。所以大浪淘沙过后,大家的思路和资源会自发地向一个地方汇集—资产管理业。还是那句老话:先知先觉者吃肉,后知后觉者喝汤,不知不觉者给别人洗碗。

强烈而巨大的社会需求明明就摆在那里了,它必然会带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兴旺发达,会带来私募基金和理财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这个产业是低耗的、绿色的,是不产生污染与公害的,而整个产业会伴随着中国人均产值突破10000美元、20000美元这两道大关以及中产阶层数量的爆发而一直存在下去,逐渐壮大。成功者的选择,一定是顺着时代的潮流在动,是在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走,这是谁也拦不住的。

归根结底,创业选方向、选项目的正确逻辑,已经不再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和“我会什么、熟悉什么,就做什么”,而必须转变为“社会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

一句话,创业其实也跟做交易一样,必须顺势而为,这是极其简单的道理。

(2)两段式创业方法论第二段

如果自己手里没有足够资源的话,去整合、去盘活就对了!

创业选项的正确逻辑,已经是“社会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那么接下来在操作层面上,就需要我们再接再厉,去打破“万事不求人”“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陈旧意识,从“因为我没有这、没有那,所以某件事我不能做,做了一定不会成功”转变为“既然我已经找到了方向、决定去做某件事了,那要做的事反倒是太简单了一没什么找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这就是“从后往前看,以目标为导向去寻找和配置资源”的现代商业逻辑,它是非常有效和高效的。思路只有两个:一个是借—借助于本不属于“我”的它物;另一个是整合、盘活—一切闲置的、产出效能低的、潜力没有被彻底激发出来的东西,都可以将其拿来或部分拿来,使它们最终为“我”所用。

借,本来就是老祖宗早就教过我们的一种智慧,而借还只是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比“借”高级一些的,当然就是我们所说的整合、盘活,可以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人际关系以及创业在内的众多方面为我们指明解决问题的正确而有效的出路所在。借、整合、盘活往往配合使用,没必要分得那么鲜明。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如果再提炼一下,那么解决很多问题的思路其实只需两个字:盘活。盘活那些目前状态下处于闲置的、产出非常少、效率非常低甚至根本就没有产出的闲置资金、闲置资产,盘活那些潜力还没被挖掘出来的人—一让人的积极性和潜能都彻底迸发出来,这才是王道。

不要老想着凭独门手艺“一招鲜、吃遍天”,单打独斗的效率多低啊。眼前的是什么?是一块超级大的蛋糕,而生命有限,这点难道意识不到吗?

我们要仔细看一看,到底谁最希望“钱生钱”,谁有“将手中固定资产变现后可以持续获得稳定现金收益”的这种需求

第一,中产阶层。中产阶层已经在中国崛起,并且队伍还在不断扩大。中产阶层靠自己在各自领域里的专业能力和多年从业经验,已经积累下了不少财富。中国的中产阶层,主要收入来源依然以年薪和奖金为主,家庭每年收入从几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中产阶层有钱却没有闲,并且他们自己大都既不懂理财也不善理财。但他们至少明白两点:一、钱存银行里是不划算的;二、请人代为理财,请的人必须足够专业。

第二,富裕阶层。以改革开放后通过从事制造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第一代创业者为典型代表,另外更有“新贵”不断加入亿万富翁的行列—那些抛售了原始股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公司高管及战略投资者等。对于前一种人来说,“富二代”不接班是令这些辛辛苦苦打下江山的家族企业创始人非常苦恼的一件事,除了考虑在海外置业和投资之外,他们都希望一部分资产能带来稳定、持续的现金回报。如今中国富裕阶层的家族财富传承问题才刚刚露出个苗头,5年后将开始集中爆发,且会直持续下去。

第三,银行、保险、信托等现金流入充沛的金融机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着呢!整个“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去库存、去产能是主旋律,企业贷款少了,对资金的需求少了,银行的钱放不出去。再加上内需始终提不起来,老百姓有钱就不停地存,如今银行真的很难。

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跟几十年前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企业家理论”不谋而合。这两个理论其实一句话就说清楚了—企业家是将一切生产要素和资源引向新用途的人。这样做的结果是,新用途让产值由小变大,让资金周转率由低变高。其实经过再次的精简提炼,熊彼特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还是那两个字:盘活!

笔者给一个思路—假如身边刚好有人有一套价值500万元、用于出租的商品房,而他每年差不多就只能收到10万元的租金,即大致刚好符合2%的市场整体平均收益水平。他也正在为此而苦恼呢,这时可以算笔账给他看。

第一步:假如把房子卖了,得到现金500万元;

第二步:请私募基金或理财工作室帮他打理这笔钱。

就以五年为一个时间周期来看,如果平均下来每年通过交易实现了20%的总收益,这其中的三成(即6%)归工作室,而14%归资金方。情景一:假设每年的盈利部分资金方取走,那他五年一共获利是14%×5=70%,即350万元,这已经远远高于五年租金的收入了。如果只是出租的话,房租再怎么涨,五年租金收入的总和也很难超过100万元。情景二:假设每年盈利的部分出资人不取出,而是继续将其投入到最初的500万本金、参与下一年度的交易,那么资金方享受的可就是复利的增长了。而结果是惊人的—到第五年末,最初的500万变成了962万元,本金几近翻倍。见表5-3。

表5-3年收益率14%的复利效果(单位:万元)

表5-3表5-3年收益率14%的复利效果(单位:万元)

不要说“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

回到创业的话题。常言说得好,“有恃则无恐”,每个人心里都有个算盘。当觉得自己资源不够、关键条件不具备或者是自己能力不足时,一般不会轻易去创业,否则很多人早就入行了,对不对?但话说回来了,早已入行的,今天是赚是赔还真不一定呢。

根据目标去配置资源,一旦发现短板就去把它们补齐,盘活一切可以盘活的资源为己所用,这样才不至于错过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之前的房地产开发、承包煤矿、办加工厂、开连锁店……这些怕都已经是明日黄花了。顺应大趋势选方向,盘活优质资源和专业人才,就看谁的动作快了。那么笔者这里有什么是值得创业者们“盘活”的资源呢?笔者的机构现在有下面几项服务内容(未来还将增加其他的项目):对私募基金和理财工作室成立之初的经营、管理进行辅导和咨询;提供交易技术、交易系统方面的支持、指导及培训;输送或按需求委托培养带实战策略的操盘手;为您要发行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设计上提供专业建议;在打通资管通道这一环节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为您介绍、推荐专门处理委托理财类纠纷的律师。现在早就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必须要打造一支专业的团队并进行合理分工,这样才会有效率,才能实现创业之初所设定的经营目标你之前创过业吗?你身边的亲戚、朋友有创过业的吗?如果你或者他们有不成功的创业经历,你们总结出点什么没有?

反正笔者的教训是—与足够专业的人士合作,一定赚钱;与不够专业的人合作,他们花了钱却不一定能让投资者赚钱;与外行合作,如果那个外行觉得自己是出资者就偏偏要参与项目的经营管理,最后一定破产!

成功者想办法,程门立雪、慧可断臂,虽不至气壮山河,倒也感天动地;失败者找借口,富贵在天、知足常乐,虽貌似言之有理,哪堪开口一驳!想成功、想成就一番事业,曾国藩所说的“一勤天下无难事”可谓金玉良言。所以,千万别把门关起来,最后反倒断了自家的财路。“走出去”—拜名师、访高人、配资源、求同道、得良友、觅知音。想成就一番事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正好的东西,最终都为天下人所用。他人之力可为己用,他人之势可为己借,关键看自己的格局和心胸到底有多大了。

笔者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踏入资产管理行业,大家一起来打造这个市场的繁荣。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