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经济学术语>货币贬值> 人民币贬值给居民生活,市场稳定带来了哪些变化?普通人该如何面对?

人民币贬值给居民生活,市场稳定带来了哪些变化?普通人该如何面对?

2018-10-03 10:35:56  来源:货币贬值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20分钟的时间

人民币贬值给居民生活,市场稳定带来了哪些变化?普通人该如何面对?

时间:2018-10-03 10:35:56  来源:货币贬值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近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度走贬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计仍将整体仍延续近期双向波动的运行格局。而众多研究成果均表明,“汇率→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物价”这种传导机制是确定存在并且具有强有效性的。

当前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对居民理财、物价水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人民币汇率贬值的背景下,居民理财应当何去何从,物价水平将会有何变化?

一、历史上我国汇率、外汇储备以及物价水平变化情况

自1994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人民币有效汇率以及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历史上我国汇率、外汇储备以及物价水平变化情况

(一)快速增长阶段

1994~1997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伴随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经过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重大改革,外汇储备稳步攀升,到1997年12月,外汇储备达到了1398.9亿美元,比1994年1月增长了455.98%。在国内外汇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名义有效汇率从1994年初的84.36上升到1997年末的104.44,实际有效汇率从1994年初的75.97上升到1997年末的116.13。在1994年和1995年两年间我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比的物价指数最高时候都过了120。到1994年10月峰值出现,达127.7。从1996年实现软着陆以后,同比物价指数持续下滑。直到1997年末的100.4,物价趋于稳定。

(二)汇率波动阶段

1998~2000年外汇储备稳定,伴随人民币汇率波动,通货紧缩。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外部需求的减少和“人民币不贬值”政策,人民币汇率面临贬值压力。国际收支状况的相对恶化,外汇储备增长速度锐减。1998年的外汇储备仅增50.69亿美元,1998至2000年全国外汇储备增量总额为256.84亿美元,甚至不如1997年一年的增长额348.41亿美元。

同时,周边国家汇率不断贬值,市场形成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中央银行为了防止人民币汇率剧烈波动,避免经济紧缩,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防止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名义有效汇率从1998年初的107.43上升到2000年末的109.53,但实际有效汇率还是有所下降,从1998年初的117.67下降到2000年末的113.02。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1998年2月CPI出现负增长,为99.90,标志着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在1999年4月和5月CPI负增长达到低谷,为97.80。

(三)人民币贬值阶段

2001~2004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外汇储备增长加快,伴随人民币贬值,物价上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迅速复苏,但仍处于通货紧缩状态。国际收支相对改善,人民币汇率由贬值压力转为升值预期。外汇供给持续大于需求,给人民币造成巨大的升值压力。

与此同时,中国在2001年12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由于我国出口增长相对较快与外资积极进入,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高涨,美国、日本、欧盟等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而汇率上升将会抑制我国的出口,不利于繁荣国内经济以缓解通货紧缩。为稳定汇率,中央银行被迫扩大购汇规模和人民币的投放量。

所以,这段时间内,汇率并未出现太大波动,名义有效汇率从2001年初的109.53下降到2004年末的96.36,实际有效汇率则从2001年初的113.02下降到2004年末的96.95。而由于2000年以后,中央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加快增长,CPI全部由负转正,出现上升趋势,我国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2004年四个季度CPI指数分别为105.20、104.30、102.80、102.40

(四)人民币币值稳定波动阶段

2005年至今,外汇储备急剧增长,伴随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波动幅度逐步扩大,且人民币持续升值,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外汇干预和冲销的压力。中央银行的外汇市场干预仍然以稳定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为主。

人民币汇率在不断升值,且外汇储备总额不断增长。2005年至2012年,整体上看外汇储备增量长期维持正增长,但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出现了短暂的几个月负增长,人民币汇率也有了短暂的急剧波动,同时伴随着短暂的通货紧缩。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外汇储备平稳快速增长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物价的上涨,在外汇储备增长受挫的情况下,人民币的有效汇率也是不稳定的,物价也会出现下降。

而且,两次大的汇率改革之后都伴随着三个变量的急剧上涨,说明汇率制度的改革对三个变量都是有影响的。

那么,此次人民币贬值,伴随着外汇储备下降,对我们未来的理财会有什么影响?

二、人民币贬值,对中国居民的多面影响有哪些?

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剧,主要将影响如下三类人群:留学生、海淘一族和出国旅游的人群。

(一)留学生的留学支出将大幅增加

留学生群体作为外汇需求比重最大的一类人群,其留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付出的成本都会相应地增加。有子女正在留学,特别在美国留学,但没有换足够外汇的家庭,可能要多花一大笔钱。

而由于暑期一直是留学、旅游旺季,对外汇的需求也较平时略高。汇率变动使市民换汇成本上涨。例如,假设以前汇5万美元,在1美元兑人民币6.4的大背景下,只需32万人民币,以当前人民币汇价1美元=6.7人民币,则需33.5万元人民币。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需要多出1.5万元人民币。多数留学生家长每月给海外留学孩子汇生活费的时候都要比以前多出数千块。

(二)热衷海外购物的海淘一族的换汇成本将增加

购买外国的商品,折合成人民币会比以前贵。国内消费者“海淘”同样的货品要花更多的钱。特别是部分海淘家长是新生儿家长,每月都有奶粉、化妆品支出。新生儿家长每月如果是500美元的奶粉钱的话,一个月之前只需要3200元人民币,而现在则需要多出出150元人民币每月。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仍然是不小的支出。

(三)出国旅游人群开支将增加

到了国外,交通、酒店住宿等花销都会变多,而在境外购买化妆品、名包、名表的人,也不得不多掏腰包了。旅行社也可能提高境外游的报价,尤其是去往美国的线路。

据有关数据统计分析,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13051万人次,中国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花费达1152.9亿美元,相比2016年增长5%。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随着人民币汇率贬值,极有可能,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将逐渐减少。而疲软多年的入境游外国客户人数将毫无疑问增加。

三、此次人民币贬值预期下,普通人应当如何理财并应对?

鉴于当前美国经济还将保持相对于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的强势,加上美联储可能超预期加息、特朗普此前批评美元升值的态度发生改变、国际资本避险需求增加等因素,短期内美元阶段性升值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突破前期高点(103)的可能性不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难以触及前期低点(6.95)。更进一步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跟随美元升值而被动贬值,人民币汇率指数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需要兑换美元的多为留学一族、海淘一族和驴友一族,需要充分利用外币直接付款,从而减少利用人民币还款而受到的损失;并及时分期兑换,并注意观察汇率变化,尽量从低位进入,适时调整投资和资产配置策略。

主要有以下几个应对策略:

(一)美元需求较大的家庭提前锁定风险

对于家中有海外关系的家族,特别是对于下半年前往美国留学、旅游的家庭,在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趋势下,现在购入美元,提前锁定汇率波动风险不失为合理的策略。

目前,根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境内个人外汇汇出境外用于经常项目支出,单笔或当日累计汇出不超过等值5万美元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银行办理;单笔或当日累计汇出超过等值5万美元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有交易的相关证明等材料在银行办理。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在当年清零,因此需要在当年内使用完毕。

(二)普通居民大规模配置美元资产的必要性不大

特别是在中美无风险利差仍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可能还不及中美无风险利差,大量境外金融机构增持人民币资产即可作为佐证。当然,合理的资产配置多元化仍是普通投资者努力的方向。

(三)黄金价格可能会出现小幅的回调

美元和黄金反向走势几乎已成为一种铁律,在美元升值趋势下,黄金价格下跌可能会成为一种必然。4月下旬以来,国际黄金价格已从1370美元跌至当前的1260美元左右,跌幅达6.7%,与美元指数的升值幅度基本相当。

(四)预测汇率趋势或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外汇风险

一是不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自然避险法,譬如采取对己方更有利的币种和结算方式;通过压低采购价格、提高出口报价向供货商或客户转嫁或共同分担汇兑损失风险;在合同中加列汇率条款。

二是使用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工具,为自身提高控制汇率风险能力。主要的金融工具有远期结售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期货套期保值、货币期权套期保值、货币掉期、出口宝(汇率锁定)等。

总之,在未来人民币汇率剧列波动的大背景下,我国物价水平有可能随人民币汇率波动而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居民需要根据汇率趋势预测人民币走势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提前换汇、锁定风险或大规模配置美元避险的策略。

贬值能否释放贬值压力?

远期结售汇对市场情绪的反映最直接,持续的远期结售汇逆差,或者远期结售汇由顺差扭转为逆差,一般意味着市场对人民币的后市走势不甚看好,扭转的幅度越大,悲观情绪越强烈。

5月份,银行代客远期结售汇尚有顺差17亿美元,此前的4月是顺差50亿美元,虽然额度不大,而且是缩小的,但毕竟是顺差。但随着人民币从6月端午节后开始快速走弱,6、7两月银行代客远期结售汇快速扭转为逆差,6月逆差就高达137亿美元,7月逆差进一步扩大至153亿美元。

当然,由于远期结售汇总体规模比较小,在银行代客的总盘子里,绝大部分时间其占比不到20%,所以还需要结合即期结售汇数据,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市场总体情绪。

由于外汇局公布的银行代客即期结售汇数据里包含了远期合约的当月履约额,而当月的履约合约,其结售汇价格是签约时就签订好的,并不反映当前的市场情绪,所以需要将其去掉。

笔者估算,将远期合约的当月履约数据剔除之后,今年4、5、6、7四个月,银行代客即期结售汇的差额分别为161、196、39和26亿美元。和远期数据一样,也是从6月开始大幅度萎缩,7月形势继续恶化。

如果我们将即期和远期代客结售汇数据放在一起,6、7两月,银行代客结售汇总体都是逆差,而且逆差幅度是趋于扩大的。

所以,总体上看,随着端午节后人民币对美元和一篮子货币双双快速贬值,似乎贬值的压力也在一点点增大,而不是在减小。

有朋友说,这是因为人民币贬值的速度还不够快,幅度还不够大,远远没有贬值到位,市场认为人民币还会继续贬值,所以就消极结汇,积极购汇,结售汇逆差当然会扩大。

但如果我们深问一句,究竟贬值的速度要多快,贬值的幅度要多大才是到位的?似乎没有人给出答案。或者只能笼统地回答一句:让市场说了算,什么时候人民币反弹了或者平稳了,自然就是贬值到位了。

但假如普罗大众因为看到人民币不断贬值,进而对人民币的币值失去了信心,转为大规模追逐美元,即使中国的国际收支是基本平衡的,即使我们仍然维持着大型经济体中相对较高的GDP增长速度,那么也是很有可能导致结售汇逆差规模不断扩大的。而结售汇逆差扩大反过来又会造成更大的贬值压力。

上述恶性循环不断强化,最终我们的外汇储备一定会消失,可是目前国内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中国仍然需要维持比较高的外汇储备。那么为了保护外汇储备,我们只能全面强化资本项目管制,甚至退回到强制结汇的时代。

可是一旦全面强化资本项目管制,那么市场汇率也就不存在了,我们就更难知道人民币汇率究竟贬值到哪个价位才是“到位”的。如果最终很可能找不到一个“到位”的价位,我们现在还需要大张旗鼓地去找吗?

或者弱弱地问一句:我们通过主动贬值的方式来寻找人民币合理价位的方法真的是合理的吗?万一找不到,谁来承担后果呢?

相信多数人还记得这样一个基本事实:2015-2016年,人民币在快速贬值的过程中,贬值预期是不断增强的,;而自2017年初开始人民币被强力拉升,贬值预期就逐渐弱化,结售汇逆差也持续萎缩,并最终转为顺差。

8月3日,央行发布消息,决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这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监管表态,但市场究竟会如何走还很难说。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