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炒股知识>炒股技巧> 炒股要看宏观经济走势

炒股要看宏观经济走势

2020-12-25 15:31:29  来源:炒股技巧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2分钟的时间

炒股要看宏观经济走势

时间:2020-12-25 15:31:29  来源:炒股技巧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宏观经济走势是影响股市大盘走势的最基本因素。股市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的周期决定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

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和无数成功投资人的经验表明,在中国这个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的投资环境中,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即国民经济的总体走向和结构变化,影响着整个投资的收益。

2008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中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增长下行、外部需求明显收缩、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等多方因素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危机”一词的深刻含义,对次贷危机最为敏感的就是股市,整个股市在巨幅振荡之后,开始单边下行。

到2008年10月28日,股市创出新低。在此情况下,2008年11月9日,中国政府宣布在2010年底前总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个及时推出的刺激经济的“暖冬计划”让国人和世界都看到了中国战胜危机的信念。之后,股市开始反弹。

宏观经济走势

宏观经济走势

如果散户认清了宏观经济环境,在操作上就不会犯高位进股、低位割肉的错误,而能够根据经济形势顺势而为。因此,研究股市必须首先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如果对经济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预测,可以说证券投资活动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十分明显,如果经济形势向好,市场繁荣,上市公司业绩上升,股价也必然节节上升;反之,如果经济形势趋淡,市场疲软,上市公司业绩滑坡,股价也必然跌落。所以,投资者需要进行宏观基本面的分析,以确定证券投资的大气候,选择适当的投资机会。

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势是对该国经济总体上的一个判断,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指标来表现的,所以,通过对国内宏观经济走势的分析,也就是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和把握,可以对经济形势作出判断,进而对股市大势作出推测。

一般来说,如果国家(甚至世界)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宏观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股市一般也会不断攀升走牛,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参与股市投资而获得回报。我国1993-1995年三年间,为了治理经济过热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曾实行治理整顿和经济紧缩政策,股市也因此走出了长达三年之久的大熊市。1994年7月,上证综合指数曾创下333点历史低点,深证综合指数也创下97点的历史低点,众多股市投资者损失巨大。而从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巨大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合理,金融机构改革卓有成效,人民币持续升值,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由此酿造了2006 2007年的一波大牛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明确的结论:股市投资者必须关注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判断股市大势,决定操作策略。

分析宏观经济指标判断股市走势

股市的走势和政策导向是两个反向的制动机制。一般来说,股票的走势要快于经济对市场的影响,也就是说股市会提前作出反应。相反,政策导向要落后于市场走势,市场走势有一个向前的惯性,但终究要与政策的导向相一致。基于这些特点,在分析与判断大势时须从几个侧面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多头市场,股价走势非常强悍,升势凌厉,一般都有持续而全面的涨升,并且会一底高于一底,一峰高于一峰。此时散户积极买进股票,大多有丰厚的回报。但是空头市场的情况与此相反,股价会一波比一波低,以雪崩之势,倾泻而下,使人难以招架,如果此前散户没有掌握必要的宏观信息、及时撤退,则必然被套牢,亏损累累。许多人在多头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却在空头市场里遭遇灰飞烟灭。

但是多头市场与空头市场没有明确的标志,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多头市场的末期往往就是空头市场的初期,而空头市场的末期往往又是多头市场的初期。作为散户,进入股市的目的就是赚钱,如果是从空头市场转入多头市场,纵使踏空,也没有什么损失;而从多头市场转入空头市场,刚刚还沉浸在股市暴涨的兴奋和狂热之中的散户,则会被推进一个深不可测的冰窟,不割肉就被套牢。由此说明,作为散户投资者,一个非常重要的功力就是准确地判断股市是否由多头市场转入了空头市场。

股市里没有绝对的公式定律,只有消息可听,只有规律可循。对于空头市场的判断,根据投资专家的研究分析,有下列征兆可供参考:

1.经济指标。散户可以根据政府有关部门所发布的各项经济指标与景气政策信号,分析经济成长是否趋于衰退。如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经济成长预测、工业生产月增率、失业率等指标。倘若经济呈现衰退迹象,股市便缺乏实际支撑,纵有所谓“资金行情”,亦难望持久。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仅使企业因物价与工资上升,经营成本升高,同时也使多数低收入者与固定收入者的购买力降低,间接影响企业获利。在通货膨胀初期,股市会有一段时间的疯长,企业因拥有低价库存原料与成品以及房地产等优势,可保赢利不衰,甚至超过正常的时候,同时,通货膨胀又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多,能刺激生产,增加公司利润,从而增加可分派股息。股息的增加会使股票更具吸引力,于是股价将上涨。但这种势头毕竟为时甚短,一旦通胀恶化,股市必然陷入空头走势。

3.利率。如果通货膨胀持续,政府为安定民生、阻遏金融投机,必然采取紧缩金融措施,迫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企业经营成本上扬,获利能力相对削弱,对股市有不利影响,也可能使股市趋向空头走势。

4.房地产。通常来说,房地产景气与股市盛衰几近同步运行,也就是说:若是房地产景气活络,股市亦必活络;反之,若房地产景气呈现衰退,则股市亦难保繁荣,也要进入空头市场。

5.政治局面。繁荣的股市有赖稳定的政治与安定的社会作为支撑,倘若政局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必受影响,社会混乱,则降低企业投资意愿,股市转入空头市场亦属必然。

6.股市动态,具体说即是否出现非理性的暴涨。股市一旦出现非理性的暴涨,必有几个特点:一是多数股票市盈率偏高,与上市公司实际获利能力显然不相称;二是小盘股、投机股股价连续飙升;三是价涨量缩,甚至呈现无量上涨;四是股市里人潮汹涌,充满乐观气氛,显示股市过热;五是各项技术分析指标显示股市严重超买。

检讨过去每次股市崩盘,莫不经历此一非理性暴涨阶段。如1929年以及1987年9月纽约华尔街股市两次崩盘,1973年香港股市崩盘,以及台湾地区1974年、1985年、1987年几次股市转入熊市皆不例外。沪深股市1993年、1997年和2001年的三次股市大跌,也都是发生在股市暴涨之后。

股市从多头市场转入空头市场会有多种迹象,散户要注意以上所说的各种指标,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动来判断股市的走向。

提示:

1.市场走势有一个向前的惯性,但终究要与政策的导向相一致。

2.散户要想不亏本就要能准确地判断股市是否由多头市场转入了空头市场。

3.经济衰退,股市会由多头市场转入空头市场。

4.进出口贸易大幅萎缩,股市会由多头市场转入空头市场。

5.通货膨胀日益恶化,股市会由多头市场转入空头市场。

6.利率走高,股市会由多头市场转入空头市场。

7.房地产景气衰退,股市会由多头市场转入空头市场。

8.股市非理性暴涨,股市会由多头市场转入空头市场。

关键字: 散户投资趋势证券
来源:炒股技巧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