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热点专题>移动支付概念专题> 把握好移动支付创新模式的“软”“硬”尺度

把握好移动支付创新模式的“软”“硬”尺度

2019-08-01 10:32:14  来源:移动支付概念专题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7分钟的时间

把握好移动支付创新模式的“软”“硬”尺度

时间:2019-08-01 10:32:14  来源:移动支付概念专题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移动支付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之所以在我国快速发展,是因为构造了实现共赢、价值增值、福利改进的全新产业生态。

现在已看得越来越清楚了,各类与居民衣食住行有关的商业场景、公共服务场景,是最典型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支付工具本身的价值,依托于“支付+”,还能进一步推动整个商业模式效率有所提升。换句话说,移动支付的痛点不仅仅是支付工具,更重要的是支付产生的信息“财富”。例如,支付企业与医院的合作,就可依托于这些信息,解决原有医院服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果能依托于支付手段,缓解病人对就医流程、医疗资源选择、药物信息等方面的焦虑,相信每个人的医疗服务体验都会有巨大的提升。

把握好移动支付创新模式的“软”“硬”尺度

回想最早谈论移动支付时,主要是基于小额零售支付如何服务于个人的视角。慢慢的,这个概念边界被一步步拓展:首先在第三产业领域,涉及移动支付如何从服务C端转向B端。同样,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领域也有大量小微企业,他们面对的客户所涉及的支付方式,都是小额零散的,这给予移动支付进一步拓展的产业场景空间。

当然,未来的移动支付创新,还需在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上不断寻求突破和改进。我们所谈论的“数字鸿沟”,意思是数字化、互联网等新技术会不会给某些弱势群体带来更多压力,使他们与掌握技术的群体之间的福利差距越拉越大。由此,很多人提出不少建议,有些甚至对数字化提出反对意见。显然,这类问题也与移动支付相关。以笔者之见,要化解数字鸿沟,只能靠技术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大量证据也表明,对于弱势群体、落后地区来说,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金融科技手段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缓解金融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从某种意义上说,零售支付工具有点像家用交通工具,从马车到自行车、到汽车,这个过程是逐渐演进的。而随着交通工具的升级,交通规则也在不断修改和完善。同样,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模式,必然促进金融领域的技术变革和“交通工具”演进。在移动支付领域,尤其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深入应用,也需完善行业规则、标准和监管,以解决“支付交通秩序”变化中的混乱与低效问题。

还有,论及互联网企业、技术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许多人喜欢用“赋能”一词,似乎赋能方相对被赋能方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其实,在开放金融时代,真正的赋能都是相互赋能,随着各自边界的不断拓展,彼此的内在能力都得以激发和展示。因此,未来的发展势头,是大家彼此通过相互赋能来提升整个生态圈的发展能力。

环视全球,移动支付已成了新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在发展移动支付的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创新模式。这些创新模式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和特长,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把握好度。例如,针对本土特色的聚合支付创新,实现“奖优罚劣”,就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标准、规则,来确定创新的尺度。无疑,最核心的是纪律和规矩。一个是有形的“硬”规则,一个是大家共同需要维护的“软”规则,这正是在推动移动支付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时无法绕开的问题。

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移动支付助力金融供给侧改革,需关注几方面主题词。第一个是“技术”。究竟把怎样的新技术更有效地应用在移动支付创新中,可能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技术、分布式技术、安全技术等。一方面,这可能需要有一些高大上的黑科技,但是另一方面,局部的技术改良有时也值得关注。例如,当我们重视大数据创新时,许多“小数据”有没有用好,很多机构对此显然还得多下工夫。

第二个是场景。现在各方更着眼于C端的应用场景,将来怎样进一步应用到B端,拓展到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拓展到与居民生活密切联系的、一系列产业的优化和升级中去。或许在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制造业,也可以依托移动支付来推动创新与服务。即便是在企业层面,也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信息渠道的优化。这都需要深入发掘需求,把各种各样的场景系统全面梳理一遍。

第三个是生态。在互联网的开放经济时代,不可能再单打独斗,要维护移动支付产业链的良性生态,只有努力设法服务于新型的产融结合,实现多方共赢。

最后是标准,或者叫规则。标准和规则是多元化的,既有监管规则,也有行业标准。当我们用移动支付推动产业优化和升级时,真正“站得住脚”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是促进了交易效率提升、降低了成本,还是解决了就业以及其他一些矛盾?跳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模式来讨论,这些都是最终要回答的问题。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