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人文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运用手工制图技术,发现了中国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分界线,被国际学术界命名为“胡焕庸线”(即东北—西南走向的黑河—腾冲线,这条线将中国分为人口密集的东南板块和人口稀疏的西北板块)。这一百年地理大发现也可以视为较早期的运用“大数据”的成果,这条线不仅是中国人口地理分布格局的重要基线,也深刻影响着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空间的界定和认知。令人唏嘘的是,这条线两侧的人口比例历经80多年,却基本没有变化。与此同时,从经济视角去看,我国东西部金融服务也存在“胡焕庸线”现象。即西部经济落后地区,获得银行信贷及相应金融资源一直较少;而经济发达地区获得的银行信贷及相应金融资源要容易许多。长此以往,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陷入恶性循环。
不过伴随支付场景已经发生的革命,事情正在起变化。近日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个最新观察结论,其通过追踪支付宝2011年到2018年的数据变化发现,移动支付正在打破传统的胡焕庸线,东西部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差距缩小了15%,省市间的差异缩小的变化更大。2011年,移动支付覆盖最高地区(上海)和最低地区(青海)之间的差距达50.4倍,而到2018年,覆盖最高地区为(北京),最低地区为(西藏),地区间的差距已降至1.42倍。这意味着,10年不到,移动支付覆盖率地区间差异极值缩小了近50倍。与此同时,移动支付也在缩小东西部金融服务可得性差距,这对抹平地区发展鸿沟意义巨大。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是唤醒占国土面积56.29%的西北部区域发展潜力的最强音。
从进庙烧香的香火钱,到贩卖时蔬水果的街头小贩,均已支持扫码支付。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目前用户量和交易规模均为世界第一。多个日常生活场景中,客户没带钱包见怪不怪,商家不能手机支付,多少显得滑稽。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中西部三、四、五线城市商家接受手机支付与客户线下支付的交易笔数,近年均呈几何级同步增长之势。扫码支付这一动作,只是智慧生活降临过程中的一瞬,生活场景的智慧化也会反过来加速金融等行业的重构,才是移动支付带来的真正有趣的前景,甚至已经超越一般民众所能理解的范围。包括了概念、界面、组织以及技术创新在内的移动支付等金融服务创新,使得用户的生活场景中融入支付和其他金融服务,以达到建立真实人际关系连接的目的。从效果上说,是移动支付率先完成了“市场教育”的工作。横跨中西部消费者的消费、生活、金融理财、沟通等多个领域,这一刻,不管你身处外滩边,还是嘉峪关外,每个用户都成为“光彩夺目”的中心。
作为基本国情线,早在千年以前就已形成的胡焕庸线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稳定至今都没有被打破,说明并非人为干预就可以改变。但史学家认为,这条线的形成有第一地理本性(地貌、土壤、水文和气候特征等)和第二地理本性(有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换句话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不仅受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国家政策、经济条件、技术因素、开发重点等影响。与新型城镇化应该顺应自然的历史进程一样(有观点坚持胡焕庸线不会打破也不应该被打破),移动支付不一定要做“突破”胡焕庸线的最佳契机,但在造福这条线的两侧,尤其是西侧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跨越胡焕庸线,乃至导致胡焕庸线产生一定偏移,倒是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