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经济学术语>通货紧缩> 中国或存通缩风险原因何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是否面临通缩风险?

中国或存通缩风险原因何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是否面临通缩风险?

2018-09-23 21:27:29  来源:通货紧缩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2分钟的时间

中国或存通缩风险原因何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是否面临通缩风险?

时间:2018-09-23 21:27:29  来源:通货紧缩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经济有效需求不足,中国9月CPI意外降至1.6%,重回"1"时代,创2010年1月以来新低,而PPI重新加大跌势至下跌1.8%。中国工业品价格上其实已经存在通缩,所以市场会问中国是否存在全面通缩的风险?

中国或存通缩风险 原因何在?

从近期以及远期的一些线索,中国确实存在一定的通缩风险,主要原因有:

主因一:美元暂停量化宽松,全球“缺血”

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目前QE退出计划已经增添了一些“新的元素”,如果前景维持不变,将在下一次会议上结束QE。

从美联储最新点阵图上看,2015年底的利率预测中位值为1.375%,比6月份的预测值1.25%进一步上调,而2016年底的预期值更是达到了2.875,相比此前上修了37.5个基点,而新发布的2017年底预测值则在3.75%。这无疑是美联储未来将走上快速政策紧缩通道的有力信号。

耶伦表示,若要让资产负债表规模与正常性政策保持一致,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进程可能会持续至2020年,但尚不确定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是否会回归8000亿美元的水平。

耶伦指出,美联储将在必要时候使用逆回购,将会逐步停止,还可以部署其他政策措施,将在必要时追加政策工具,将在退出的过程中研究诸多政策工具,将无意持有更多本无必要持有的资产。

在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元大规模发行,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美元在全球中间的份额,美国把一次“危”真正的做到了“机”。

所以当美元开始渐渐的暂停大规模发行后,势必会导致全球局部地区缩水,今年年初新兴市场货币动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主因二:油价暴跌

油价持续走低可能是本次中国通胀数据走低的罪魁祸首,从7月份以来油价跌幅已经超过20%,油价的涨跌会直接影响工业品的价格以及交通运输的成本,而工业品中譬如化肥等与农产品(000061,股吧)息息相关的产品也会受此影响出现下跌,从而间接的影响农产品的价格。

国际能源机构(IEA)发布报告称,今年全球原油需求量的增幅或为自2009年以来最低,而后,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报告则显示,美国页岩由的产量将在此后进一步上升,上述来自供需两大领域消息的双重挤压令原油价格进一步暴跌。

IEA的报告显示,全球2014年度日均原油需求量同比增幅将仅有65万桶,低于此前预估的80万桶。而同日发布的调查报告则显示,美国原油储量或在上周已经增加了约250万桶。而EIA则预估,美国主要页岩油田的日产量在11月份将比10月份再增加10.6万桶。

业内机构瑞穗的分析师指出,IEA的报告几乎给本已疲弱的油价在年内的进一步走势前景又判了死刑。而IEA一连四个月下调石油需求预期的做法也是相当罕见的,因此,原油价格的跌势不但没有见底的迹象,反而还可能只是刚刚开始。

科威特石油部长上周末表示OPEC不太可能考虑减产以推升油价。

他表示:我们预计冬季将推升油价反弹,至少不会令油价出现进一步的下跌。76-77美元/桶将是原油价格的底线,俄罗斯和美国的成本价格都在该区域附近。过去几个月油价下跌主要是受到了地缘政治冲突、石油供给增长和全球经济预期降低等影响。

目前为止,OPEC还没有召开特别会议应对油价疲软的问题,不过如果有需要,科威特将会积极参与。OPEC并没有考虑减产来刺激油价,因为俄罗斯和美国的产量依然旺盛,减产的作用并不会十分明显。科威特对于目前的价格,还可以“适应”。

主因三:工业品产能依然过剩

中国目前有9大产能过程的行业,他们分别是钢铁业、煤炭业、平板玻璃、水泥、电解铝、船舶、光伏、风电、石油化工。

其中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是钢铁业和煤炭业,目前,中国钢铁业虽然面临严峻的产能过剩问题,但国内企业的增产意愿仍然旺盛,而从2010年开始,我国煤炭行业的经营困境一直未得到缓解。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亏损面已高达80%左右。

据中联钢网统计,2014年,中国将有24座新增高炉投入运行,年设计产能为3500万吨。虽然与2013年新增加的7000万吨相比减少了约一半,但在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产能仍将持续被增强。据悉,钢铁制造行业产能过剩已持续好几年,在2007年前,粗钢产能利用率在83%以上,但2007年后产能利用率整体下了一个台阶,再也没有回到80%,即长期产能过剩的体现。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内容显示,2014年7月底,煤炭企业的亏损面已经超过了70%,有50%以上的企业出现了减发、欠发、缓发职工工资的现象,货款拖欠大幅度增加。

2014年1-7月,煤炭进口已经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9.57%,但国内煤炭行业的产能仍过剩,前7个月原煤产量高达21.63亿吨,但销量只有19.5亿吨。虽然取消煤炭进口零关税政策的目的在于限制煤炭进口,缓解国内供应压力,利好国内煤炭市场,但事实上效果不会很明显。

从今日(10月15日)起,中国将取消无烟煤、炼焦煤、炼焦煤以外的其他烟煤、其他煤、煤球等燃料等5个品种的零进口暂定税率,分别恢复实施3%到6%不等的最惠国税率。

全球主要经济体是否均面临通缩风险?

在3月24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的一场分论坛上,标准普尔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保罗·谢尔德(Paul Sheard)认为,目前的状况是“去通胀化”,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通缩。他表示,伴随着全球通胀数据的下降,特别是大宗商品和石油价格的下降,这方面的风险并不是非常大。

但即便风险可控,在场嘉宾皆认为,必须厘清通缩产生的脉络,并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滞胀。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认为,导致通缩的原因,一是在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脱节,资金不能完全进入需要资金的人手中,进而产生泡沫。另一方面是结构性的问题,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很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

通缩的风险一直以来被高度重视。洛克菲勒金融公司总裁、CEO、美国前副国务卿鲁本·杰弗里三世(Reuben Jeffery III) 认为,通缩的风险在于推迟了消费行为及投资行为,直接导致公司利润下降,员工工资、就业出现问题。另外,公共和私营部门债务在通缩条件下事实上也并不好。

日本长期陷入通缩的经历体现出其负面影响之大,野村证券前会长氏家纯一谈到,日本从1998年就开始经历通缩,之后,日央行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很快采取了零利率、量化宽松等货币政策。但由于日央行权力所限,财政政策实施难度较高等因素,该国还是陷入经济的长期滞胀。

中国或存通缩风险原因何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是否面临通缩风险?

中国同样需时刻警惕通缩风险。过去47个月,中国的PPI连续负增长,CPI开始重回“1时代”。是否面临通缩?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表示,从PPI的角度来说,中国确实有通缩的风险,但事实上,目前国内的劳动力成本还是在不断提高,虽然过剩产能企业工资增长缓慢、奖金减少,但新兴行业及服务业却增长快速。所以,还不能断言遇到了通缩。

李剑阁认为,在1997年之前,中国政策的重点是放在防止通货膨胀上。“1998年中国第一次碰到了通缩,政策制定者第一次感觉到通货膨胀虽然可怕,但通缩更可怕。”这也使得当年政策从全面“双紧”——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他强调,在应对通缩问题上,中国还在摸索。

通缩问题如何解决?李剑阁认为,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政府都是用货币政策应对通缩,不少政府甚至都有一种过分依赖货币政策的倾向,“从中国现实讲,中国现在已经意识到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是不行的,必须进行结构性的改革。”

另外,在场嘉宾也认为,解决通缩问题,除各国单打独斗外,还需要一个全球性的协调机制和一个畅通的对话通道。

关键字: 证券农产品董事
来源:通货紧缩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