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上半年,专业人士纷纷大干口水仗时,一起震动资本市场的事件瞬间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人们感觉到这场触目惊心的资本大戏更接近于市场本质。而这起发生在涌金系身上的“系类企业大鳄”悲剧,与德隆系、中科系等私募大鳄的故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2008年4月29日下午3点多,股市最后一个大佬,涌金系掌门人,九芝堂集团董事、湖南涌金董事长魏东,身着休闲便服和拖鞋,从北京紫竹院附近的9楼家中一跃而下,经医治无效死亡。
他在死前留下了一份遗书,其中称,“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近年来我的强迫症愈发的严重。强迫性的动作,强迫性的思维,如影随形,几乎时时刻刻地困扰着我……”
圈内流传,魏东在死之前,曾被有关部门叫去谈话,回来之后便情绪低落,很少讲话。魏东原本就体弱多病,患有多年的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加上巨大压力,最终选择了以跳楼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魏东之死留下了许多悬念,不过,最早冲入人们视线的,是这家在证券市场征战10多年的私募基金的敛财路径。
2002年成了涌金系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涌金系主要是抓住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政策机会,通过“盲点套利”进行初始积累。此后的涌金系开始进入实业领域。而涌金系本身也从一个受益于政策盲点和市场机会的套利者转型为实业+金融的投资基金,并逐步形成以九芝堂、千金药业等上市公司为核心的医药产业横轴,以成都建投(国金证券)、云南国际信托等为核心的金融产业纵轴,初步确立了产融结合的构架。
从德隆系开始,几乎所有的“系类家族企业”都选择了资本运作+实业运作的模式,涌金也未能例外。只是同类纷纷倒下,涌金搭建的“医药+金融”实业体系存活并壮大了。
收购九芝堂集团,使得涌金第一次真正控股了一家上市公司。
据《新财富》杂志文章《涌金系上岸》报道,2002年1月23日,长沙九芝堂集团(持有上市公司九芝堂60.74%的股权)整体出售给了湖南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涌金)、上海钱涌科技、杭州五环实业。其中,湖南涌金占49%的股权,进而间接持有九芝堂29.76%的股权(其后经过多次股权变更,湖南涌金持有的九芝堂集团股权增加到59.5%)。九芝堂集团之后迅速成为涌金系资本运作的重要平台。
而对千金药业的收购,涌金早在其上市前就已经开始对其股权进行申购。这也就意味着,涌金系获得千金药业股权的手法类似于一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相当于是Pre-IPO。
公开资料显示,在千金药业成功发行1800万股A股之后,湖南涌金持有该公司总股本的13.45%,是千金药业第二大股东。2006年10月,千金药业通过股权拍卖方式,以1130万元获得湖南金沙大药房零售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沙)的全部股权。至此,湖南涌金完成了药品零售企业整编,旗下千金药业、金沙以及九芝堂这3家湖南本土知名大药房开始协同运作,3家综合实力相加后,成为湖南第二大药品零售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