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20日,当A股市场还在漫漫熊市中挣扎时,一个30岁出头的青年人与深国投合作发起了中国第一只开放式集合资金信托—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
这个青年人戴副眼镜,剃着利落的平头,神情通常是严肃的,与任何一个职业基金经理相比感觉没什么很大区别,但他的魅力在于每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观点后,就会吸引到很多投资人,他们都认为他是值得信任、给人安全感的资产管理人。
他就是赵丹阳,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他,首度与深国投合作的时候,可能自己也没想到,之后儿年内他会成为名噪一时的“中国私募教父”。在其后的私募眼里,赵丹阳永远是第一代阳光私募的代表人物。
赵丹阳第一个把私募用信托的形式阳光化,由此将私募引领到一条规范化的正途。
在推出第一个阳光私募产品之前,赵丹阳任职于国泰君安(香港)。2001年3月起国泰君安(香港)在香港市场推出资产管理业务,当年获得70%的收益,第二年取得64%的收益,于是决定成立一只海外基金,投资中国概念股。赵丹阳因资金资源和操作水平成为基金经理的首选。
2003年1月16日,深圳赤子之心就与国泰君安(香港)合作推出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专注于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投资门槛最低是50万港元(现在的认购起点已经为200万港元)。基金强调,只吸纳投资者的闲置资金,原因是赤子之心并不想追求短期内的投资回报。赵丹阳将个人资产的大多数投入到该基金,这也成了后来很多阳光私募纷纷效仿的做法,一来在账户上规避“老鼠仓”的嫌疑,二来也可以放大自己的财富,三来也是种示范效应。
3个月后,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在布隆博格上榜的亚洲及太平洋802只基金中排名第一。而2003年全年下来的投资收益率是48%,不过,赵丹阳强调,这已经扣除了基金管理人获得的20%绩效费用后的收益,因此基金运作的实际收益率是60%。
这一成绩显然为赵丹阳在国内顺利成立首只阳光私募信托作了最好的铺垫与保证。
这个时候,赵丹阳就开始寻觅在国内以合法化方式募集资金的可能性。他很快就找到了当年的深圳市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即深国投(后改组为华润深国投)。
2003年,深国投还在忙着引进战略投资者,当时深圳为了做大做强金融业,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组。此前,深圳还先后出让了深圳发展银行和深圳商业银行的股权,引入了相关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当时主动过来洽谈的赵丹阳,马上吸引了深国投高管的注意。
据华润深国投信托一部副总经理刘辉回忆,深国投当时之所以看好赵丹阳,与他此前在香港的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有关。在2003, 2004年,A股市场非常低迷,很多人都已经丧失信心,但赵丹阳非常看好A股市场的发展。事后来看,这自然是极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