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热点题材> “三问”科创板审核 透视注册制初心

“三问”科创板审核 透视注册制初心

2020-05-27 11:24:48  来源:热点题材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1分钟的时间

“三问”科创板审核 透视注册制初心

时间:2020-05-27 11:24:48  来源:热点题材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当注册制从梦想照进现实,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最先投射出注册制的身影。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不断考验注册制的初心;阳光化的审核,持续滋养注册制的骨血;当科创板审核完成从“0到1”的蜕变,注册制的面孔已愈发清晰。

“三问”科创板审核 透视注册制初心

叩问注册制的初心,实际上就是要回答3个问题:审不审,审什么,怎么审。这3个问题的答案,将为中国式注册制提供基础脚本和长期路径。

审不审?审。公开发行上市是有条件的,所以必须要审。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核心,要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为市场选择提供基础,所以必须要审。

审什么?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确定的审核内容和标准。重点是从核准制“选优理念”下的“审出好公司”,转变为注册制“真实理念”下的“问出真公司”。

怎么审?“建立健全公开透明高效的审核机制”,审核结果和过程要可预期。

审不审?争议虽小,力度则大

对于“审不审”,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早有明确规划,市场各方对该问题争议最小,普遍的、主流的观点是注册制也要审。事实上,中国证监会经过长期调查研究,早在2014年上报的注册制改革方案中即已明确了原则。

后续经过多番论证,市场各方逐渐形成共识,由于注册制规定了公开发行上市的条件,因此注册制下对新股发行材料仍然要审。国际成熟市场对注册制的实践探索也证明,新股发行应该要审。

“审不审”的问题争议虽小,但改革力度却很大。两则“审核问答”的发布基本备齐了科创板初期所需的审核标准,精简优化发行上市条件并转化为信息披露要求,公开具体的发行上市审核标准,从而打破了核准制实践中的隐性门槛,让审核所依托的条件和标准从“口袋里”摆到了“桌面上”,真正可为全社会所观测、把握和预期。

在资本市场研究专家看来,真正的改革重在调整关系。从“审不审”的问题可以发现,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机构与发行人的关系,真正出现了至少20年来的第一次根本性调整,而这对核心关系的变化,也将自然开启投资者、中介机构等其他核心市场主体的关系调整。

审什么?换了新鞋,不走老路

在审核环节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主要任务就是落实“审什么”,既要通过审核问询提高信息披露文件质量,更要通过审核问询“问出真公司”。这种变化带来的冲击,还需要市场各方理解、适应,需要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的全面调整。

资本市场研究专家向记者表示,传统核准制下一家企业能否通过发行上市审核,取决于一套综合的“块头、增长、真实、持续”的四轮驱动评价标准。长期以来,审核机构高度关注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并在显性发行条件上不断增加事实掌握的标准,归根结底,是由于市场约束机制不成熟、不系统、不到位的原因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市场约束机制长期没有得到锻炼发育的机会。因此,监管部门不得不补足缺位,在审核环节上不断加码,尽其所能遴选出相对优质的企业,这实属无奈之举。

注册制改革则通过“审什么”完成了选优到证伪的重大转变。监管机构不再对企业投资价值做实质判断,不因企业盈利能力高低、财务指标的好坏而改变审核结果,而把审核落脚点放在发行人信息披露质量上。

具体到“审什么”,就是审信息披露的合规性(法律属性),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投资属性)。在证监会和上交所的共同努力下,注册制审核并未简单抛弃核准制下对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等的合规性要求。同时,更加注重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从信息披露充分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的角度予以切入。

真金不怕火炼。在注册制实践中,发行审核做到了“审得出”,符合条件的“真公司”也陆续脱颖而出。

江苏北人曾在审核过程中被个别媒体贴上质疑的“标签”,公司累计经过4轮问询。问询中,上交所重点关注了公司的市场地位、技术水平和毛利率等问题,特别是在技术方面,问询内容充分反映了市场关切。江苏北人通过多轮回复,对核心技术水平、先进性程度、研发投入等进行了更加充分的披露,可理解性有明显改进,终于结束了“集成是否算科技创新”的一段“公案”。去年10月16日,公司顺利过会,12月11日挂牌科创板。

“审得出”,亦“否得准”。注册制下的否决理由也均围绕信息披露给出。去年11月14日,博拉网络上会被否。招股书申报稿显示,该公司定位为“企业大数据服务提供商”,核心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主营收入100%。而上市委否决理由则明确指出其“未充分披露”“未能准确区分和披露”“披露依据不充分”“披露不准确”等问题。

此外, “审什么”环节还采取以非现场问询和现场督导相结合的审核方式推进,综合借鉴成熟资本市场和新兴市场的有效做法,兼顾审核效率、责任落实和把关震慑,充分传导了审核压力。

怎么审?阳光透明,四大公开

相比“审什么”,“怎么审”是更加直观、社会可见度更高的改革内容,也是社会相对更为熟悉和赞同的改革做法。由于社会对“怎么审”的了解程度较高,点赞颇多,因此,可以简单总结为“四大公开”,即审核标准公开、审核过程公开、审核动态和结果公开、否决具体理由公开。

资本市场研究专家向记者表示,“四大公开”且全程在线、全程留痕、设定时限的审核工作,充分纳入社会监督,倒逼审核质量和效率提升,大幅度提高了发行上市的可预期性。发行上市审核与注册环节的衔接也日益紧密,注册环节问询问题数量越来越少,关注问题更加聚焦,效率不断提高。

近日,记者从审核中心获得一组可喜的数据:首轮问询问题由平均47.4个减少至30.2个,降幅36%;问询二轮即提交审核中心会议的企业占比由17.7%提高至24%,问询三轮企业占比由36.3%上升至51%,问询超过三轮企业占比由46%下降到25%;扣除补充财报和问询回复耗时,受理至上会审核端时间平均仅47天。这意味着,上交所科创板审核已迈进“2.0阶段”,注册制改革也不断推向深入。

验初心,深化注册制审核

毋庸讳言,注册制审核实践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市场广为关注的问题,涉及部分发行条件过于原则、“免责式审核”、“全面式问询”、信息冗余、审核一致性等问题。

在资本市场改革专家看来,出现这些问题,不代表改革不扎实。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改革扎实推进,才会更充分地暴露出各种不适应、不合拍、不到位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最适当且强有力的回应,就是义无反顾地继续深化改革。

专家指出,过去,核准制下的发行审核工作背负了太多包袱,要管准入,要管质量,要调节奏,要控价格,要关切二级市场表现,要防日后“变脸”,要协同退市标准……这极大扩张了发审工作责任和权力,也制造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左右互搏,渐成发审工作的不可承受之重。

因此,从发行审核的角度来看,继续深化改革的内容,就是让发行审核的边界更加清楚,让发行审核的内容更加纯粹,让发行审核的功能更加有限。要坚决创造条件,让市场担起它该担起的责任;要坚决创造条件,卸下“发审管一切”的包袱。

站上注册制改革的新起点,期待而立之年的中国资本市场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关键字: 证监会新股发行
来源:热点题材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