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理财>全球金融投资风险与防范> 各国政府对股市具体干预的案例

各国政府对股市具体干预的案例

2019-01-03 00:23:03  来源:全球金融投资风险与防范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4分钟的时间

各国政府对股市具体干预的案例

时间:2019-01-03 00:23:03  来源:全球金融投资风险与防范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具体干预的案例

美国的故事

美国2000~2002年的股市大熊程度仅次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情况,道琼斯指数由2000年3月10日最高约11700点跌至2002年10月9日的最低6998点,纳斯达克从最高约5200点狂泻到1000点左右,如此成熟的股市也出现了“自由落体”性的市场失控恐惧状态。正是在金融市场如此危难时期,美国政府宜布将股市投资的资本盈利税从20%降为15%,以刺激股市大熊复升。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也在2002~2003年出台一系列新法规来防范上市公司财务作假,并起诉法办安然、世界通信等违法作弊公司负责人,主要以此来恢复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4各国政府对股市具体干预的案例

当2007下半年以来爆发的美国房屋次贷危机波及欧美元融市场稳定时,美国及欧洲中央银行都毫不犹豫向市场投放大量流动金,并慷慨向出问题的金融大公司打开自由信贷大门,提供大量所需流动资金,帮助防止因流动资金周转困难造成倒闭。美国和法国政府还因国家利益的政治等因素无条件帮助出事银行,以防被外国银行兼并收购。

有人说,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针对次贷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举动与出面救市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种说法缺乏深层次和全面的理论与实践具体结合的分析道理。众所周知,美国次贷危机不仅严重引起了全球债市的强烈波动及损伤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也引起了全球股市的剧烈震动及投资者对金融投资的恐惧感。每当那些国际王牌大公司爆出因次贷造成的巨大亏损、丑闻、减资、现金流和经营危机时,不仅这些大公司的股票开始狂泻,每次也引起大盘股指猛泻几百点。

表面上,政府对这些大的金融公司的严重经营危机采取的一系列挽救举动,好像是与救债市和股市没什么关系,但实质上就是救市行为。设想一下,如果国家中央银行不出面以特殊优惠优待的国库大量银两借给这些现金流及经营都出现严重危机的王牌国际性金融大公司,那么,谁还会继续借给这些一再出现大量亏损,一再出现现金流、经营及信用危机的金融巨头?如果再借不到急需的,与继续维持经营有关的大量现金,那这些众多的公司只剩下倒闭一条路。投资者已经看到,仅一个美国第五大金融公司贝尔斯顿倒闭式的兼并,就对美国债市和股市及投资者的信心,乃至全球的金融市场,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地震”效果。如果再出现美国第一大金融公司及其他有较大国际性影响公司的一连串倒闭的消息,再出现这种惊天动地的事件,那么一定会对美国的债市、股市、信用市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美国经济的现在及未来,美国的全球经济和政治利益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以上的内容是笔者在2008年4月写成的。很遗憾,这本书还未来得及发表,美国的世界级雷曼投资银行9月份被例外地允许倒闭了,其倒闭所引发的美国及国际金融体系和投资市场上的信用危机如同全世界都发生了“8级地震”,人人目瞪口呆,几乎国国自危。这种情形应验了笔者4月份已写出的警告预言。

笔者认为,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特殊时期及特殊情况下,这种政府性的特殊化的处理,是自由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是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不断完善的需要。下列几件历史案例更能证明笔者的这种看法和观点。

美国1929年股市崩盘引起其股市和经济的长期大萧条,究其原因,是由当时政府有关部门的两大错误造成:

在股市出现各种各样极不正常情况下,政府僵硬坚持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中对资本市场不干预的教条主义,未能及时通过出台各种各样的监管条例、有效货币调控政策,正确引导投资与风险防范的媒体舆论导向,纵容了各种投机与道德败坏行为在市场上横行无忌等;

对股市严重泡沫和崩盘会引起未来国家经济与股市长期低迷的严重后果大大忽视与低估了。

美国1999~2003年高科技与网络公司股市泡沫崩盘过程中,有关方面也差不多犯了类似的错误。2007~2008年的这次震撼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也应该与有关方面,在前几年坚持僵硬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中不干预的教条主义有关。

日本的故事

日本经济和股市自20世纪80年代末的严重泡沫破裂后,一直委靡不振,也是源于日本有关部门当时犯了与美国经济和股市历史上类似的错误,给后来几十年的经济和股市健康发展埋下了严重隐患日本政府为了刺激严重泡沫破裂后一直委靡的经济、消费和股市行情,也采取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曾大力抢救过濒临倒闭的金融巨头银行和公司,惩处过严重违法乱纪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尽全力恢复投资者的投资信心,长期实行零存款率,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激活股市。

中国的故事

年轻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先后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尽管时间短促,但其发展速度和活力是世界历史上竿见的,也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一直也都面临着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一直在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际可行惯例不断调整与健全。事实说明,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基本不仅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而且也不断得到有关行政手段的干预,使其能沿着较正常轨道健康发展。

最具中国特色的,对资本投资市场进行行政干预调节的手段是“证券交易印花税率调节”,它始终贯彻在中国股市的牛熊转折周期中,也的确对中国股市运行起到一定的调节控制作用。

1990年,证券交易印花税首先在深圳交易所开征,目的主要是为了稳定初创的股市及适度调节炒股收益,由卖出股票者按成交金额的6%交纳。当年11月,深圳交易所对股票买方也开征6‰的印花税,从此开创了内地双边征收印花税的历史。

1991年10月,深圳交易所将印花税从6‰调整为3%,牛市行情启动,上证指数从约180点升到1992年5月的1429点左右,升幅高达约694%。

1992年6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有关机构联合发文明确按3%的税率交纳印花税,上证指数在调整一个月后转头向下,一路从1100多点跌至300多点,跌幅超过70%。深圳指数调整4个月后,从2517点下降到1538点。

1996年初至1997年中,印花税依然是3‰,深圳指数出现大牛市行情,狂飙660%多。

1997年5月12日,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3%提高到5%,上证指数半年内下跌约500点,跌幅超过30%。

1998年6月,证券交易印花税率从5%下调为4‰,上证指数不升反降,两个月内调整走低约400点。

1999年6月1日,国家税务局再次将B股交易印花税率调低为3%,以便活跃B股市场。上证B指一个月内从38点升至625点,涨幅高达50%左右。

2001年11月16日印花税率再次调低为2‰%,股市却出现一波100多点的滑坡行情。

2005年1月23日,财政部又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2%0下调为1%,股市轻微上升后随即呈下滑趋势,直至2005年下半年,股市才启动新一轮牛市。

2007年5月30日,为了抑制疯飙的股市,国家又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1%调高为3%,当日上证指数开盘约4087点,接着走低247点左右,最高4275.24点,最低4015.51点,报收4053.09点。深成股指开市约12651点,走低805多点,最高1333390点,最低12425.52点,报收12627.15点。之后经过近两个月的震荡调整后重新步入升势,至10月份上证指数最高飙升为6124.04点,深成指数最高约达19600点。此后,两市股指开始大幅向下调整,2008年4月22日,两市不断创调整新低,上证指数失守3000点,报出2990.74点,深成指数报出10586.36点。

2008年4月24日,证券交易税率开始又由3‰降至1%,试图阻止两市继续非理性大幅下滑,以保护大多数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信心,推动股市稳定健康发展。

2008年9月18日晚,中国政府出台史无前例的“组合拳”措施提振股市,除了降息,让中央政府机构购买三大国有银行的股票,还把双边征收交易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仅在卖出时征收1%的税率。这一利好政策出台的第二天(19日),上证指数暴涨9.36%,接着又连续大涨了几天,一周内涨幅高达2%以上。

以上事实说明,“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的确是中国特色的对股市进行干预调节并行之有效的主要手段之一。除此之外,中国也采用国际惯用的不断完善法规、严惩过分违法乱纪上市公司主管等行政手段,对资本市场进行一定的干预治理。

全球金融投资者应该明白,不管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股市,还是社会主义的,都存在特殊时期政府采取特殊行政手段对股市进行干预的情况。投资者应重视政府人市干预释放出的信号含义,无视和对抗这些信号,迟早也会遭遇投资风险。

但是,投资者投资金融市场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知识和经验、正确的观念、英明的投资战略措施等,而不是全靠政府救市政策和行为。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