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炒股知识>从亏损到稳健盈利> 从亏损到稳健盈利:知行合一才是盈利之道

从亏损到稳健盈利:知行合一才是盈利之道

2019-09-13 12:27:26  来源:从亏损到稳健盈利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3分钟的时间

从亏损到稳健盈利:知行合一才是盈利之道

时间:2019-09-13 12:27:26  来源:从亏损到稳健盈利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从亏损到稳健盈利:知行合一才是盈利之道

2008年1月的一天,我和一位教授朋友一起喝茶,席间,他谈到一个现象,自2006年、2007年以来,大学里炒股的老师相当多,可是两年过去了,据他所知,真正赚到钱的人少之又少。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这些教授、博士们还不够聪明吗?

像这样的问题我已经被问过千百遍了。

从亏损到稳健盈利:知行合一才是盈利之道

首先,投资是一个类似于做生意那样的实践过程。按我的理解,实践中的成功似乎和聪明并没有太多的必然的正相关。就是说,聪明不见得一定会成功,而成功者固然综合素质较高,却不见得一定很聪明,很可能智商只是普通水平而已。相反,太过聪明的人却往往当不了统帅,只能当军师、参谋,这点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注意力太过集中在智商方面,导致其他方面有所欠缺吧。投资是一个实践过程,不是一个纯粹的研究过程,教授们擅长于研究,却不一定擅长于实践,所以他们当中赚到大钱的人很少,就容易理解了。类似的问题,如果你问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授们:“既然你们那么精通经营管理,怎么你们还赚不到李嘉诚的1%的财富?”你这样问的话马上会被认为是无理取闹—的确也是!经营管理是肢体活动,所以大家一看都明白那是个实践过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好的,所以大家都宽容地看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巨大差距。然而,投资由于是纯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有些人就往往不承认它是实践过程,误认为只是个研究过程,所以就以为只要聪明就够了。

既然投资是个心理实践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在实践中成功,而不仅仅是在研究中成功?或者用大白话说,怎样投资,怎样交易才能赚到大钱?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那句老话: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最早是思想家王阳明先生提出来的。若从哲学专业角度来说,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原本是有很多具体的含义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仅仅简单地把“知行合一”这个成语理解为,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不要坐而论道,不要清谈误国,通过实际行动去达到现实上的成功。与这个词对应的就有“知易行难”的说法,意思是说,很多知识、很多道理要弄明白它很容易,可是要长期坚持执行它就很难了。实际上,很多专业知识,要正确掌握它本身就不容易,所以社会才分工出来一个“学者”的职业,专门从事对知识的研究。所以“知”是属于学习、研究的范畴,相比之下,“行属于实践、行动的范畴。“知”本身就不易,“行”无疑就更难了,因为“行”不但要求“知”,还要求“知”以外的其他很多“非智力因素”,比如勇敢、自信、纪律、意志、耐心等等。

具体到投资(投机)来说,知行合一就包含了两大步,首先是在对市场运行规律的正确理解之上,建立一套正确的、与自己性格相适应的交易策略,对初学者来说还要每一步都形成明确的规则,这就是“知”;其次是长期地、心无二致地贯彻这套策略,对初学者就是严格地执行这套规则,这就是“行”。无论是属于“知”的建立正确的交易策略,还是属于“行”的长期执行这套交易策略,都必须靠正确的理念和心态来保证。

怎样评价一个好的交易策略,概括地说,无非是寻找一个具有正的算术期望和较高的几何期望的系统,然后在资金管理模式方面,保证在抓到一波行情之前能够允许不伤元气地小亏很多次。一旦掌握了正确的评价交易策略的知识,寻找一个和自己性格相符合的具体策略,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我们不需要什么秘诀,常见的突破系统、均线系统趋势线系统等等,只需略加修改就可以胜任。

正所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很多优秀的交易策略,说出来原来也是稀松平常,本来靠这些平常的东西,就能赚到钱的,却有那么多人做了那么久都没有赚到钱。之所以这样,首先是他们“无知”,不会正确地评价一个交易策略陷入只是片面追求某个要素(比如胜率)的误区;其次是因为他们“无行”,贪婪心理导致他们想穷尽天下所有的策略,于是,今天试试这个,明天用用那个,对任何一个策略都没有深入研究及长期使用,这样,对任何一个策略也都信心不足,更加谈不上长期使用了。一般来说,只有对一个策略背后的交易思想非常清楚,再用足够多的历史数据进行杜绝引用未来数据的机器测试,在得到良好的评价之后,对这个策略才会有较强的信心。单单依靠复盘而总结出来的策略是远远不够的。并且,为了检验这个已经通过机器测试的策略是否和自己的性格符合,最好再进行杜绝引用未来数据的人工测试,如果测试起来感觉很自然,那就是和性格相符了。对交易策略的信心不足,是人们不能长期坚持某一策略的首要原因。即使再成功的策略,也一定存在大量失败的小亏,以及一定存在市场盲点。只有经过机器测试和人工测试,对这些失败的小亏才会有预先的心理准备,同时对什么样的市场状况会落入盲点也心里有数。这样在实战中碰到连亏几次时,也不致轻率地放弃系统,而且在市场状况落入交易策略的盲点时,主动退出观望。最近媒体报道(2007年12月),国内最早创办“阳光私募”的赵丹阳先生,主动解散旗下1.5亿元的基金,这正是一个成熟的系统化投资者的表现,其水平及勇气令人佩服!因为按照价值投资的标准做法,国内股市经过两年大涨后,的确是找不到价格被低估的好公司的股票了,市场已运行到价值投资这个策略的盲点,此时再入市便是违反规则。

嗟呋!我常常慨叹,我绝不相信投资真的是这么难,以致于那么多人花了十年、八年时间也掌握不了!投资本身没有那么难,人们只是由于不能正确地处理媒体的干扰而人为地使它变难了。媒体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是谁的朋友谁的敌人,对于有辨别能力的人来说,它是有用信息的来源,是盟友可是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人来说,它又成了一个极大的干扰来源泉,是敌人。如果把一个不懂投资的人关到深山里,没报纸、没电视、没网站、没论坛、没有书,也没有人跟他谈投资,他跟外界惟一的接触是只能看走势图和下单交易,那么我相信他只需一两年就可以稳定盈利了。为什么?因为没人干扰他,他天天就只能专心研究走势图,研究出一套策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长期使用,因为没有别的理论来诱惑他。可是看看我们周围的这些人!他们炒股仅仅是因为别人都在炒,自己不炒就落后了;他们在中国石油刚上市就大肆买进,仅仅是因为一些媒体天天说它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他们在似懂非懂地进行“价值投资”,仅仅是因为一些媒体天天说价值投资才是“惟正道”!他们不愿意做外汇期权,是因为很少有人做外汇期权,那就说明外汇期权不是个好东西!从众!从众!跟着大家走才有安全感呀!特立独行的人,不是疯子就是有怪癖,不值得认同!赚钱事小,合群事大啊!

除了对交易策略的理解和信心,以及从众心理之外,一个人的理念、心态、经验也对他能否长期坚守某一交易策略有重大影响。理念和心态会影响到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纪律去严格执行交易策略,而经验帮助交易员对具体某次的盈利或亏损有更好的理解和宽容,甚至能对交易策略的细节进行微调,以便获得更好的效果。当然,对缺乏经验的新手,这种微调常常有害无益,严格执行交易规则反而是上上之策。

我在前面讲到,投资者的整体修炼包括五个方面,即对市场规律的正确理解,对交易策略的正确把握,对交易经验的足够积累,对交易品性的充分培养,对理念和心态的长期锻炼。这些方面是错综复杂地缠绕在一起,只有经过很多年才能细致地区分它们。在这些修炼没有达到一定阶段之前,严格执行交易策略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件,投资者需要克服很多心理上的问题。比如,没有交易机会时一天又一天地坐等,那种百无聊赖的感觉可能跟蹲监狱差不多,另一方面还得时时克制住“尝一尝新方法,试一试新机会”的冲动,开仓以后不管账面上是盈利还是亏损,照样又是一天一天地坐等平仓信号出现,很多时候还真是有在火上烤的味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坐等,所以耐心和纪律就成了首要的素质。

由于贪婪、恐惧、懒惰、散漫、轻率,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这些天性与严守交易策略都是格格不入的,但要改变它们谈何容易,决不是一朝夕可以解决的:另一方面,交易经验的积累,也是要经历过大牛市、大熊市、大牛皮市,才能比较完备:所有这些,决定了即使是最勤奋的投资者也需要58年才能开始走向成熟,只有到了这个阶段,耐心和纪律才从外部的强迫转化为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自觉。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像治慢性病那样长期吃药,也就是每天早晚看几页关于理念和心态的书。

知行合一才是盈利之道。

怎么样才能知行合一?我这本几年实战的阶段性总结已经告诉了你。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