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经济学术语>金融危机理论> 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如何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如何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2018-09-17 20:31:25  来源:金融危机理论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34分钟的时间

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如何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时间:2018-09-17 20:31:25  来源:金融危机理论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中国应该采取的因应的措施谈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这是一次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

现在有这么一种舆论,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美国的危机,或者把它叫做“华尔街金融海啸”。我认为不能这样看。虽然这次危机源于美国,而且由华尔街触发,但是这不是一次美国金融体系的危机,而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危机,我认为有三个层次的原因。

第一,从大的体系背景上说,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以后,世界的金融体系就成为一个不受约束的美元所主导的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但是这个美元是受美国的黄金储备的约束的;世界各国的货币都与美元挂钩,美元又与黄金挂钩;各国都可以按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比例向美国兑换黄金。但是,1971年由于美国经济走弱,黄金储备减少,无力兑现,美元兑黄金的比例开始浮动。到1976年的牙买加协议,正式终止了美元和黄金的联系。

第二,美国经济战后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内部失衡,核心的问题是储蓄率过低。刚才提姆·赖特(Tim Wright)教授在演讲里面用了很多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近年来,美国的总储蓄率降低到接近于0 。于是,美国就利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个特性向全世界借钱,来维持一定的投资水平和高消费。

第三,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国货币当局在长时期内的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支持美国的资本市场。当1996年12月格林斯潘接受一些经济学家如耶鲁大学教授席勒(Robert Shiller)的的批评,在一次讲演中提出美国股市存在“非理性躁动”(Irrational Exuberance,现在往往被译为“非理性繁荣”)后,世界股价应声而落。纽约股价也下降了2%。从此以后,格林斯潘就不再提“非理性躁动”,而是转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支持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结果形成了巨大的网络泡沫。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以后,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而且鼓励衍生工具的发展,放松对它的监管。90年代中期创造的一种衍生工具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简称CDS)到今年总规模已经到了60万亿美元,约为美国GDP的4.6倍,衍生产品总规模达到530万亿美元,约为美国GDP的40倍!

从短时期来看,美国经济显得很有活力。但实际上它所创造的大量“金融财富”只是纸面上的财富,甚至只是电脑上的一些符号,一有风吹草动,便会烟消云散。美国的这个深层的结构问题,通过美元的发行,五花八门衍生工具的出台,通过美国金融体系渗透到世界各国,使世界金融体系中充满了巨大的泡沫和黑洞。只要受到某种冲击的触发,都会引起世界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危机。次贷正是触发这一危机的引信。

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第二,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和置身事外。

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经济近来出现的困难是由“华尔街金融海啸”,或美国金融危机这一外生原因造成的。我认为这种判断并不准确。由于中国经济已经深深的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是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全球经济体系中积累起的种种问题不可能不在中国经济体系中有所反应。事实上,近年来人们愈来愈被中国经济日趋严重的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所困扰。这里所谓的内部失衡,是指储蓄率和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而外部失衡,则是指国际收支的盈余过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虽然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和美国经济的内、外失衡方向正好相反,却是互为补充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类似的缺陷,因而表现出某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性。

从中国方面来看,事情的根源还要从中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或者叫做经济发展方式说起。这种从苏联学来的增长模式的古典状态,是靠高额资源投入,特别是高额投资来支持经济增长。虽然马克思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指出过,西方国家这种由投资驱动的早期增长模式一定会造成利润率下降,工农大众消费不足,并导致资本主义的危机爆发,但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却把它确定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工业化道路。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引进了了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它的极端形态,1958年的“大跃进”,使中国人吃尽了苦头。

改革开放以后,用投资拉动增长的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但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高增长而没有出现50年代出现过的严重问题,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在对外开放中采用了一些东亚国家和地区战后实行的出口导向政策,用出口需求来弥补的内需的不足。

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中国农村有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在非农产业中找到工作岗位的情况下,利用发达国家储蓄不足、消费旺盛的格局,采取出口导向政策向它们出口,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无可置疑的积极影响。

但是,正如所有采用出口导向的国家和地区在成功地执行了这种政策十多二十年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外汇存底大量积累,贸易摩擦和本币升值压力增加等问题那样,中国在本世纪初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说,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进一步推进外汇形成机制的改革,实现它的市场化。东亚实行这种政策的国家和地区或多或少的认识到了这种必要性。但哪怕是认识到了,由于调整原来利益格局的困难,使这种改革很难进行。就中国而言,2003年以后,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的余永定教授等经济学家就不断呼吁实现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和升值,但这种意见很难得到政府领导和大众的认同。直到2005年7月,人民币才开始缓慢升值。由于存在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促成了热钱流入,更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在升值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采取入市干预的办法,大量收购外汇来抑制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中国人民银行收购的外汇越来越多,收购的速度在2003年年初是每天平均收购约3亿美元,到了2005、2006年已经到了每天平均收购7、8亿美元。今年最高点是4月,每天约收购26亿美元。2006年10月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8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目前的国家外汇储备超过了1.9万亿美元。根据“克鲁格曼三角原理”(Krugman Triangle Theorem),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实行固定汇率,必然使货币政策失去了独立性。为了收购这么多的外汇,中国人民银行大致发行了15万亿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形成了70万亿元人民币的购买力。虽然人民银行采取了一些措施去对冲,但是很难把它冲完。由于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使中国的金融体系中也形成了大量虚拟资产泡沫。股市和房市价格双双飙升。2007年11月,中国股票市场的静态市盈率(P/E)上升到60-70倍,股票总市值33.62万亿元(现在只剩下9—10万亿元)。

第三,金融海啸加重了中国的经济困难。

其实,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害,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暴露出来了。1995年中共中央全会要求在1996-2000年的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实现从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到效率拉动的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一直没有转变过来。21世纪最初几年,资源瓶颈和环境瓶颈已经完全收紧,粗放经济发展方式无法再续下去了。2003年以后,出口需求驱动造成的种种问题也日益显现。等到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各种矛盾都同时暴露出来,就使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显得更加复杂和难于处理。

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形成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存在大量泡沫的情况下。金融海啸一爆发,美元资产减值,或美国公司回救母公司使美元回流,都会使中国金融体系中的虚拟资产突然消失,使流动性过剩转眼间变成流动性短缺。南方地区有些企业前几天还经营得好好的,资金链突然中断。

第二,我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高达35%,当其他国家特别是占我国出口20%左右的美国市场出现衰退,出口企业就会受到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做过一个分析,他们认为美国的增长率如果下降1%,中国的出口就会下降4个百分点。

既然金融海啸会对我们的金融体系造成这些直接、间接的各种各样的冲击,应该把这个困难估计得大一些,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

第四,可以考虑的对策。

我们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去分析应当采取的对策。

短期对策

从国内看,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努力保持市场不至于崩溃。由于虚拟财富的大量消失,资产市场崩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股价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中下降了70%以上,逐步释放了泡沫中的空气。现在更值得关心的是房地产市场。怎么防止突然崩盘,实现安全着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审慎对待。

从宏观经济政策来说,我的看法是在货币政策方面不宜于大幅度放松。当然,在流动性极度短缺的情况下为防止金融系统崩溃适当放松可能是必要的。但是也要防止过度放松。

在货币政策不宜于太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松的财政政策来跟它搭配。此外还应该用一些不需要注入货币和增加市场需求的办法来活跃经济和防止中小企业大批歇业、倒闭。1998年面对东亚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中国政府除了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1800亿的国债投资以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扶植中小企业:要求经贸委建立中小企业司,统筹扶持小企业的事务;同时,要求各专业银行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专门机构;决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可以上浮10个百分点;经贸委和财政部还帮助各地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公司。这一系列的措施不需要花多少钱,但对支持中国经济抵御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起了非常好的作用。最近期间国务院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解除劳动合同各种情形所作的归纳说明、浙江把“地下钱庄”的借贷活动“翻明”、“转正”等等,我认为都是很正确的措施。

另外,从对外政策上说,现在也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比如说是不是应该趁此机会用人民币去取代美元,或者是前一段时间有些国家提出来要与美元脱钩,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采取这样的办法,或者说是不是应该抛售美国国债。我同意一些学者的意见,覆巢之下无完卵。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各国在稳定世界经济上有共同的利益。因此,我赞成中国政府公开表明的态度。这就是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通力协作,同舟共济,共度时艰。

长期对策

从长期来看,对国内经济根本的任务还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为这是造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根本原因。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经济中的一些由资源过度耗费造成的问题,对于环境造成的问题,由于投资率过高、消费不足所造成的问题,以至于金融体系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我在讨论“十一五”的时候写过一本书《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抉择》,以前出过两版,最近根据金融海啸以后的情况加写了一章,把2003年以来经济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特别是50人经济论坛在2006年7月的田横岛会议上就这个问题提出的意见作了概括。

对于世界金融体系,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改变“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后形成的由不受约束的美元所主导的金融体系,建立一个有利于各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有的人把它叫做 “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努力促其实现。对于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体系的问题,目前有各种各样的意见。比如说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形成地区的储备货币体系等等。有关国家应当对这些方案的利弊得失做深入的研究,进行讨论和协商。我想最低限度的要求是要给美元的发行套上笼头,置于某种国际监管之下,而不能没有约束。

第五,根本问题在于推进经济和政治改革,建立能够保证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体制。

前面讲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已经提出很久了。1995年制定“九五计划”的时候就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十几年过去了,这个目标至今没有能够实现转变。“十一五”在这方面提出的变革方向、要求采取的实际措施是正确的,可是转变进行得并不是很顺利。主要的问题在于实现这一转变存在体制性的障碍,其中最重要的障碍,就是各级政府仍然掌握了过大的资源配置权利,使政府官员能够运用这种配置权力,投入大量土地、资本等资源来营造所谓“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政绩目标。

为了实现产业提升,一方面需要对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和企业进行某些限制,另一方面应当加快新的、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现在看来它们的发展远远跟不上需要。现在对于新增长点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中国技术人才不足,中国人创新能力差,不具备这方面的比较优势,产业提升还不现实。我不赞成这种消极悲观的估计。虽然中国技术人员总人口中的比例还不高,但是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很大量上的扩张,因而受过高等教育的科研和技术人员的绝对数早已超过美国,占世界第一位。2007年研发经费也已经超过日本,占世界第二位。我们在全国各地的考察表明,目前我国技术人员自主的发明为数不少,其中有些已经走到了前沿。但是这些发明的产业化,创造我们自己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业,却步履维艰。障碍在目前这种政企不分的体制。在许多重要的领域握有垄断权的企业压制创新,阻碍新技术的产业化。这方面的事例所在多有,报刊上也有一些报道。不改变这种体制状况,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就很难破土而出,得到应用和发展,产业提升也很难实现。

按照“十一五”规划,产业提升有两条主要的路径:一个是制造业的服务化,即从简单加工向研发( R & D )、设计、品牌销售、售后服务等服务业务的方向延伸;另外一个是发展知识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但是为什么服务业的发展缓慢呢?正如耶鲁大学的陈志武教授所说,重要的原因是服务业较之加工制造业对制度环境的要求高得多,而我们的制度环境不够好,首先是法治没有很好地建立,使中国服务业的交易成本过高。

总之,中国要转变自己的经济发展方式,有赖于改革的推进。经济改革、民主法治建立等改革的成败决定了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前景。

如何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如何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首先回顾美国的次级抵押信贷风险历程。一向被视为金融安全港的美国形象受到了很大的怀疑。可是不幸的是,这次是真的狼来了。4月4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由此拉开了此次危机的序幕。4月24日,全美地产经纪商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ofRealtors)公布,3月份成屋销量折合成年率降至612万套,较2月份修正后的668万套下降8.4%。2月份初步估计数据为669万套。3月份住宅价格中值为217,000美元,2月份为213,600美元。3月份价格较上年同期的217,600美元下降了0.3%。6月22日,由于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Stearns)公司旗下的两只对冲基金出现巨额次级抵押贷款投资损失,这使市场对美国房地产危机再度感到担忧,纽约股市三大股指22日全线高位回调。7月10日,穆迪和标准普尔两大评级机构的“降级”声明,几乎成了压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泡沫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样的举动也反映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伴随着美国楼市降温,次级抵押贷款这一高风险领域的危机也逐渐显现。至此,美国的次级抵押信贷危机开始向全球蔓延。

8月7日美国第十大贷款公司AmericanHomeMortgageInvestment申请破产保护。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1月到现在,全美共有80多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宣布停业,其中11家已经宣布破产。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的交易。该银行称,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影响,这些基金的价值已无法估算。8月9日为了防止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发严重的金融市场动荡,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向相关银行提供948亿欧元的资金,美联储下属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也于当天向银行系统注入240亿美元资金。次日,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再次向市场注入资金。为了解决因危机导致的流动性短缺,西方银行联手注入资金救助已经超过3000多亿美元。另外,美国花旗集团分析师在13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造成的各类投资损失累计在550亿到1000亿美元水平。在西方国家普遍受到危机压力的同时,国内的反响并不大。实际的情况也是如此,因为这次危机对我国影响不大,据媒体未经官方证实的报道,有六家银行受到影响,造成损失,但都不大。   

可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真的可以置身于外吗?即使我们有金融防火墙保护,可是我们是不是该考虑一下美国的危机在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是否有警示的作用呢?   所谓的次级抵押信贷就是银行针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在房市火爆的时候,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就可能出现一些客户违约而不再支付贷款,造成坏账。

有研究人员列了一个多米诺骨牌:  

第一块:引发放贷机构收回房产  

第二块:所有非政府债券资信下降  

第三块:通过杠杆放大百倍对冲基金  

第四块:日元瑞郎等套利交易砍仓  

第五块:美及其它国家消费者信心受损  

这些东西太专业,国内基本就涉猎不到,但是可以看出危机的影响是很大的,不过没有中国。   

我想,盈利对自然人和法人的吸引力是一样起作用的。那么导致危机发生的首要的因素就是投机,尽管有很大的风险,但是诱人的丰厚的盈利驱动力最终还是把美国这样一个金融秩序和管理良好的金融市场拖入了危机,并且蔓延到世界。   

那么对国人来说,风险意识的概念还很淡漠,更不用说去规避。政府对此也没有成熟的经验,所以应当认真的研究这次危机。这也说明了投机的危害对多数人和国家社会是巨大的,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当前老百姓性盲目的炒股,买基金狂热的时候,政府是该泼泼凉水了。当然最该强化风险意识的当数国有的银行机构了,钱是老百姓的,不是你商业银行的,不要拿我们的存款到国外开玩笑。   

中国人,面临着几个大的潜在危机。

一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国外叫中国经济崩盘。

二是,股市风险。叫泡沫破碎。

三是,通货膨胀。也叫物价上长。

这些实际上就是风险。实际上这几个问题都有连带关系的。具体讲,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是付出了环境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还来的。一旦这些支撑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股市,主要是泡沫,涉及到社会的稳定,不仅是政治问题,更是政治问题。通货膨胀的后果就是经济萎缩,大起之后必然大落,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猪肉的问题就已经闹的沸沸扬扬的,如果蔓延开来安定就成了大问题了。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的和投机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看到人家盈利的项目,自己的地区也要上,上去了,又面临产能过剩,投机的心态导致投资的失误,这样的情况还少吗?所以投机的问题必须处理好,观念上要教育,制度上要约束。个人如此,国家也一样。   

在中国还有一个和美国的危机不同的信贷潜在的风险。就是银行前几年给一些所谓信誉度高的客户贷款,比如学校,医院,政府投资的项目等。数额巨大,回收难度也很大。比如学校近年的扩建,都有大量的贷款,可是学校靠什么来还款呢?一个普通的高等院校因贷款形成的财务费用可以高达几千万。能偿还利息就是不错了的。这个问题必然在今后的几年里突显出来。银行和政府都应该未雨绸缪,早做打算。  

 危机发生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盲目的乐观,放松管理。中国人说乐极生悲就是这个道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管理,在美国这样一个法治高度发达的国家,不依法办事实在值得我们深思,也值得我们警醒,在管理上政府的手一定要发挥强硬的作用。   还有危机发生后的救助也是最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了。不管西方国家有什么利益冲突,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候,根本利益就突显出来了。这让我们回想起十年前亚洲金融风波时的情形,西方国家简直就是趁火打劫,所以,我们是不可能依靠他们的,也是不可能得到他们实质性的帮助的。 [FS:PAGE]   再就是要做好应对寻找安全港的国际资金问题。目前中国可以说是一个最佳的港口。可是,我们的币值升值压力,资金流动性过剩,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通货膨胀的压力,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国际资金进入的冲击,所以要有提前的应对措施,要纳入管制的范围,既不能让其冲击市场,也不能让其来去自由,挖个水库让跑累了的钱晒晒太阳,权当它们去旅游度假。这是我们这个大国应该做的事情,也是一个处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好机会,我们不是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吗,操练操练不是很好吗?   假如热钱进入,或许可以在股市上弄点银子花花呢。   

不过,随着我们国家的对外的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对我们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必须做好积极的应对措施。把影响减少到最小的程度。07年的金融风波我们已经走过来了,将来何所惧?这是战略上的藐视,但战术上一定是要重视的。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