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分析国美融资动因?
“黄光裕事件”是国美开始融资计划的导火索,迫使国美加快了引进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但偶然事件背后却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存在。一是国美资金运作的“类金融”模式内在的风险。在行业背景中我们已经谈及零售业的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占用供应商的货款。
像国美这样大型的零售业,在与厂商谈判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对“类金融”模式所形成的资金也就更加依赖。通过延期付账,将获得的周期性无成本短期融资投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或者通过变相手段转作他用,这种依靠无偿借用外部资金来获得自身发展的模式十分类似金融业。
与金融业依靠信用为基础且具有高风险的性质类似,这种“类金融”模式也需要生产商们对企业的信赖支持,如果生产商对企业不再信任支持,催收逼要货款,则可能像银行挤兑一样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二是国美不断做大做强的结果必然要求。国美近几年的大手笔收购,门店数量的急剧扩张,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截至2008年年末,国美电器应付票据及银行借贷已达86.57亿元,而当时现金流仅约为30.51 亿元,相比2007年年末的62.7亿元大为减少。国美的资金缺口可见一斑。而国美电器2007年5月发行的46亿元可转换债券将面临短期赎回压力可能是其出售股权的直接动因。这笔债券转股价为4.96港元,于2014年到期,持有人可于2010年5月提前要求国美赎回。
由于国美停牌前1.12港元的低股价,市场都倾向于2010年5月提前赎回。因背负巨额的债务,银行融资可能困难,46 亿元的债务需要解决,也许不论是否发生“黄光裕事件”,国美都将实行股权或者其他方式的融资计划。
贝恩资本能为国美带来什么?
解决国美的财务危机,为国美带来资金支持。国美面对46亿元资金需要在2010年5月提前赎回的紧迫性,使得国美尤其看重竞购者所开出的价格,这也是贝恩胜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引入贝恩资本后融资32亿港元,加上国美自身的资金积淀就足以应付提前赎回这颗定时炸弹,避免了国美的破产风险。
为国美带来国际先进的零售业管理经验,贝恩投资是全球最活跃的零售及消费品公司的私人投资者,前后共投资300多家企业,其中近1/3 为零售企业,包括汉堡王、玩具反斗城等。通过与贝恩投资合作,都将为国美在连锁模式发展即零售业管理方面提供借鉴。
恢复市场信心,提振股票及债券评级。引入贝恩资本后,上游厂 商及银行的担忧都得到缓解,许多投资银行对国美的评级也上升了,美林将国美的评级由原来的“减持”改为“买入”,瑞银将国美股票的目标价升至1.57港元,并维持“买入”评级。中银国际也将国美电器的评级从卖出上调至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