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热点专题>互联网概念专题> 腰斩股基工银瑞信多 工银互联网加己亏近75%

腰斩股基工银瑞信多 工银互联网加己亏近75%

2019-01-14 10:48:07  来源:互联网概念专题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8分钟的时间

腰斩股基工银瑞信多 工银互联网加己亏近75%

时间:2019-01-14 10:48:07  来源:互联网概念专题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腰斩股基工银瑞信多 工银互联网加己亏近75%

2018年A股表现惨淡,股票型基金全军覆没。多只2015年成立的基金净值出现腰斩。其中,工银互联网加基金的跌得仅剩0.256元;换言之,该基金三年多的时间亏掉了投资者们近四分之三的钱。此外,《投资快报》记者还注意到,成立以来腰斩的8只股票型基金中,工银瑞信最多,有2只。数据显示,工银瑞信旗下的票型基金中,有9只股跌幅超过30%,6只跌幅超40%;而除互联网加外,2014年底成立工银创新动力也跌得只剩0.475元,亏损幅度达 52.50%。

工银互联网加基金成立不足四年净值亏剩四分之一

刚过去的2018年,A股再次熊冠全球。其中,沪指累计跌幅24.59%,创业板指累计跌幅28.65%,深成指累计跌幅34.42%。惨淡的市况下,权益基金“受伤”惨重。其中,股票型基金,扣除转型基金后全军覆没,全年的平均跌幅近25%。

据统计,在2018年,扣除转型基金,表现最好的股票型基金是上投摩根医疗健康,虽然年内净值下跌4.34%,但相较沪指近25%的跌幅,该基金的表现算是很不错的了。而年内表现最惨国泰金鑫,净值下跌了47.95%,不过自成立以来仍有2.17%的正收益。

这一年,股票型基金中,还出现了多只基金净值出现腰斩“惨况”。尤为是2015年股市处于牛市时候的成立的。其中,在2015年6月5日成立的工银互联网加基金表现最差,净值仅剩0.256元,跌幅度高达74.40%;换言之,该基金不足4年便己亏掉了投资者近四分之三的钱。

基金业协会在2018年的基金评选中表示,公募产品至少需要基于3年业绩表现的长期投资和长期评价结果来证明自身能力。不过,按此看,工银互联网加基金成绩也是“不及格”的。数据显示,工银互联网加基金最近3年的回报为-63.69%,在同类排名158只基金中垫底。

公开资料显示,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基金于2015年6月3日开始募集,两天后,基金便火速募集了197.33亿元,提前结束募集并宣布成立。不过在基金建仓期不久,市场便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而该基金成立仅三个月,净值就遭遇了腰斩,较同期上证综指跌幅近32%惨重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5只与工银瑞信互联网加时间差不多同时成立,名称中带有“互联网”的基金中,工银瑞信互联网加也是跌幅最大的。与2015年8月4日成立的国泰互联网+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达38.20%,形成巨大的反差。

在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基金运行3年多的时间里,共经历了5位基金经理,他们分别为刘天任、王烁杰、单文、黄安乐和张继圣。其中,张继圣为2018年12月19日增聘,目前,与黄安乐共同管理该基金。

腰斩股基工银瑞信最多

《投资快报》记者注意到,腰斩的股票型基金中,工银瑞信最多。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自成立以来腰斩的股票型基金己有8只,当中2只工银瑞信旗下基金,占比最多。除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外,2014年12月11日成立工银创新动力净值也跌得只有0.475元,亏损幅度达 52.50%。

需要指出的是,与工银互联网加基金成立时市场处于高位不同,工银创新动力成立于指数不过处于半山腰偏上的位置,但净值表现也与山顶上成立的一样惨。数据显示,工银创新动力最近3年的回报则为-63.29%,在同类158只基金中排名仅次于工银互联网加,为最近3年的回报第二差的股票型基金。

此外,数据还显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工银瑞信旗下的股票型基金基金中,己有9只跌幅超过30%,6只基金跌幅超过40%;也是最多的基金公司。而在工银瑞信今年1月2日发布的股票型基金资产净值公告中,截止去年底,股票型基金中,单位净值在1元以下的占比近7成。

作为行业内体量首屈一指的银行系基金公司,凭借发行渠道的优势,工银瑞信2019年的非货币基金规模达1333亿元,排名第10位。从规模变化上看,2014年-2015年是其规模大爆发之年,非货币基金规模从2014年末的700亿元翻倍至2015年末的1511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的规模从160亿元飙升至456亿元,翻了近3倍。

很显然,在2014年-2015年这一轮行情中,工银瑞信趁势把规模做上去了。业内人士表示,工银瑞信的规模成长得益于牛市,但在市场情绪高点时,公募机构应当保持冷静和独立,虽然那时基金发行募集更容易,有利于基金公司扩大规模,但也要在择时上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利益。

值得关注的是,数据统计,2018年,工银瑞信调研上市公司的记录仅231条,在同等规模的基金中排名靠后。分析人士指出,深度调研是机构立足当下、投资未来的重要途径;对基金公司而言,亲自调研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不重视调研、不勤调研,难把投资做好。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