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巴菲特> 投资一家公司之前,是否要考虑该公司过去的收购史?

投资一家公司之前,是否要考虑该公司过去的收购史?

2018-11-27 11:24:35  来源:巴菲特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8分钟的时间

投资一家公司之前,是否要考虑该公司过去的收购史?

时间:2018-11-27 11:24:35  来源:巴菲特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的前CEO杰克·伯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例子。

某一次,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想要收的GEICO公司,买家十分有诚意。杰克·伯愁打电话给巴菲特,征询巴菲特的想法。巴菲特只是说:“决定权在你。”杰克·伯恩回答说:“啊。别这样说,你才是GEICO的控股人啊,你不可能什么意见也没有吧。”巴菲特什么也没有说,只表示要陪杰克·伯恩一起参加当晚的谈利。谈判在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举行,买家向巴菲特介绍了很多相关信息,充分地衣达了自己的收购诚意,因为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才是GEICO真正的控股人。可是巴菲特居然对买家说:“你找错人了,你要说服的人是他(指杰克·伯恩)而不是我。”杰克·伯恩感到十分住恐,他把巴菲特拉到一边说:“你别不开口啊,要不你把自己的心理价位悄悄告诉我也行,我不能不经你的同意乱开价。”巴菲特还是没有开口。也没有给出任何暗示。杰克·伯思说: “我简直没有办法相信,收购事宜事关几十亿美元,而巴菲特居然把决定权完全交给了我!”最后,杰克·伯恩按照自己的利断出价,这个价格超出了买家的预算,所以最终谈利没有成功,GEICO公司也没有被收购。无疑,巴菲特非常相信,杰克·伯恩的判断,而且非常明确地向伯恩表达了自己的无条件信任。

实际上,巴菲特并不希望GEICO公司被收购,但是,他却完全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巴菲特相信杰克·伯恩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他对子公司管理者的这种无条件的信任使得杰克·伯恩这样的管理者倍加感激,从而加倍努力地工作。

巴菲特控股公司的收购行为和普通公司收购其他公司以期扩大公司规模的行为,两者间的区别还表现在:

巴菲特会和他收购的公司形成终生的合作关系。一旦巴菲特收购一家公司,他和这家公司的合作关系常常足终生的。有时侯,巴菲特控股的公司会暂时陷入亏损,亏损可能持续一个季度、一年甚至好几年的时间,但巴菲特从来不为此感到烦恼。只要巴菲特看好一家公司的长期发展,他不会因为公司暂时的亏损而将公司卖掉,而是和公司的管理层试图扭亏为盈。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以后,如果巴菲特认为公司真的已经无法起死回生了,他才会考虑卖掉这家公司。在巴菲特经营他的联合有限公司以及他经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早期,巴菲特一直是这样做的。

u=341968159,3862711345&fm=26&gp=0

上面的种种使得巴菲特能够成功地收购各种不同行业的公司。但对于一般的公司来说,收购与自己主业完全无关的公司往往意味着危险和失败。想把一家行业外的公司整合进原有的公司架构中是很困难的,具体原因如下:

两家公司的文化可能截然不同,而改变一家公司的文化又非常不容易。

在一家公司被收购后,公司的管理层往往要大换血,即使不换管理层,收购者也会改变被收购公司的未来发展计划。很多时候,这些变动只会给被收购公司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不熟悉被收购公司的真正价位,收购者常常会出价过高,花了冤枉钱。

收购完成以后,被收购公司的创始人(或前CEO)往往会选择离开这家公司,这时被收购公司的士气和日常管理都不利,而且被收购公司的创始人(或前CEO)很可能加入别的公司(或成立新的公司)与被收购的公司竞争。一般来说,当两家公司签订收购协议的时候,收购者往往要求被收购公司的创始人或前CEO在未来几年中不得离开公司。在这几年中,收购者的管理团队会时前CEO的决策和计划进行各种阻挠和干扰,这种冲突对公司的发展毫无益处,完全是一种不必要的内耗。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收购的公司很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失败。在竞业禁止协议失效后,被收购公司的创始人或是前CEO常常选择离开公司,他们知道公司全部的商业秘密,能够轻而易举地成立新的公司和被收购的公司竞争。通用汽车公司(GM)收购美国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DS )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竟业禁止协议失效后,美国电子教据系统公司的前CEO就立刻和EDS公司的前高管队伍一起创办了佩罗系统公司。

为了节约成本,收购完成后的第一件事往往是裁员。由于收购者时被收购公司的情况不够熟悉,一些很有经验的重要人员常常被裁掉了。这时公司的运营非常不利。当然,如果收购者有非常多的管理经脸,他就能够通过裁员去掉冗余的编制、解雇能力差的员工,并保留那些有经脸、有效率的工作人员。这样的裁员能够降低成本,增加公司的赢利。

裁员是收购后整合被收购公司的重要步骤,也是考验收购者管理能力和经验的时刻。

如果你考虑投资一家公司,弄清这家公司收购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是必要的。你应该认真研究公司过去的收购历史,看看公司是如何整合收购来的企业的?过去的收购项目是成功还是失败了?收购完成以后,营业额和利润如公司预期的那样上涨了吗?有没有失败的收购项目,最后只能被当作坏账冲销掉?如果公司过去的收购历史十分成功,收购来的企业总是能够给公司带来营业额和利润的增加,那么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相反,如果公司总是收购一些不在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那样的控股公司除外),那你就要格外小心了,务必认真地研究公司是否有能力对收购来的企业进行成功地整合。确实,有些公司会收购各种不同行业里的公司,以此来分担风险,这并非不可以,但是如果公司不具备整合这些收购来的企业的能力,如果公司过去的收购历史很不成功,那么这家公司就没有通过这一项测试。


来源:巴菲特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