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钮文新> 钮文新最新股市消息:请央行停止“紧缩货币政策”

钮文新最新股市消息:请央行停止“紧缩货币政策”

2018-12-17 16:27:20  来源:钮文新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1分钟的时间

钮文新最新股市消息:请央行停止“紧缩货币政策”

时间:2018-12-17 16:27:20  来源:钮文新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请央行停止“紧缩货币政策”

2018年,中国央行四次降准或定向降准,这的确是释放长期流动性的关键性措施,对金融期限结构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什么是金融期限结构调整?我的理解实际就是通过“收短放长”释放长期流动性,相应置换短期流动性,从而使中国金融市场拥有更多的长期资本,而对资本市场构成更好的支撑。当然,“收短放长”不仅体现在用降准置换MLF,同时还体现在用一年期MLF置换逆回购。这样的动作值得赞誉。

但是不是没有问题了?恐怕还不能这么说。笔者认为,央行在降准时所采用的“对冲动作”,给市场带来的信息还显模糊。如果不是专业人士计算,恐怕绝大多数股市散户投资者都无法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出:央行需要照顾散户投资者认知,实事求是把数据摆明,以便他们更加准确地货币政策走向。

对股市而言,现在的问题是:机构投资者具有较为专业的研究能力,央行很难蒙过它们的眼睛,但散户投资者专业能力不足,于是很难看清央行行为。这会导致股市很严重的问题:其一,让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变得更加不公平,散户因看不清央行政策而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其二,机构投资者行为可以忽悠散户投资者,让散户投资者变成它们的轿夫。所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必须关注到中国股市散户为主的基本特征。

有人会说,散户市场不好,应当扭转为机构市场才好。所以,既然散户知道自己的信息和研究劣势,就应当不去直接投资股票,而是通过基金投资。我说,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是个长远的目标,但很不现实。去看看国际上机构为主的股市,其共性特征都是国际化的市场。它国投资者要进入本国市场往往通过基金方式,但如果不是国际化很高而市场,市场更多靠本国资本支撑,那对不起,散户特征在所难免。我们说,A股市场到目前为止依然是本国市场,距离成熟而发达的国际市场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请不要错位,尊重现实,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对中国央行而言,非常严重。

比如,以降准对冲MLF投放的基础货币,MLF对冲逆回购,对冲了多少?正负相抵之后基础货币是净增加、还是净减少?为什么增加?为什么减少?这些问题央行应当及时予以披露,而不能总是营造懵懂、模糊状态,这对股票市场预期管理非常有害。长此以往,散户投资者会抛弃股票市场,而弱化中国金融市场资本生成,更会导致中国经济高杠杆预期无法减弱。别以为散户无所谓,他们才是中国股市的主力军,如果他们不愿意购买股票,那他们也不会去购买股票型投资基金,转而减低风险偏好,变成债务投资者,那不是中国经济的悲哀吗?

具体而言,10月15日降准1个百分点所释放的资金,约4500亿元用于对冲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除此之外,降准大约释放7500亿元资金。但我们看到,央行隐藏了一个对冲项,模糊了一个对冲项。隐藏的是:央行上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保证金的部分;模糊的是:财政存款年底到底能有多大数量。从具体数据看,央行上收第三方支付保证金,估计会从今年9月的8750亿元增长到明年1月1日的1.2万亿元左右,这其间大致3300亿元在对冲降准释放的7500亿元资金;另外,这其间财政存款至少增长5000亿元,同样在对冲7500亿元资金投放。请问,这是投放还是紧缩?

好吧,也许我的计算有误差。那央行是不是应该给个权威性的说法?总不能名为中性或略宽,而实际紧缩吧。全世界有那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是这样在管理货币?

也许央行是好心,担心市场对紧缩货币操作过于敏感,而刻意构建朦胧状态。但我看法是:大可不必。我们需要明明白白的货币政策,能给市场带来稳定预期的货币政策,而不是不清不楚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央行“明松暗紧”的效果必定会体现在股票市场的走势上,一定会给股市投资者以错误的认知——央行货币政策宽松也就不了股市,根本没用。长此以往,必定导致货币政策边际效应递减。我想,这不会是央行有意为之而愿意看到的结果吧。

所以,敬请央行实事求是地告诉中国人民:货币政策意图的真实倾向到底是什么?“打着左转灯向右转”那可是违法行为。或许有人会说,现在看货币政策更多应当看货币市场利率走向,但我认为不行。因为,货币市场利率走向只能代表市场短期金融流动性是否充裕,而不能代表资本市场流动性是否足够。实际上,在金融短期化非常严重、长期资本非常稀缺的情况下,短期利率再低都无法有效传导给长端的资本市场。当下中国恰恰如此,央行必须强力扭转,否则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仅无解,而且会越来越大。

社融增速较高,信贷增速更是保持在10%以上,但我们必须要问:这样的社融和信贷增长,金融系统有没有增量资金支撑?我们说,增量资金无法源自三个方面:其一是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也就是说,中国社融和信贷增长是靠国民财富增长支撑,但现在的情况是这样吗?显然不是。事实是,近5年以来,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不断下降,而且经常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也就是说,社融和信贷增长根本无法依赖国民财富增长去支撑。

其二,企业存款增加。但近年来的情况看,M1增速不断走低,这说明企业流动性非常紧张,不可能有很多盈余转化为存款。从实际情况看,现在商业银行增加存款一般是更多投放贷款,然后把企业贷款转化为存款,从而实现存款增加,但这样做的问题很大,因为这样的企业存款稳定性极差,期间极短,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增加贷款,一定是商业银行提高货币创造能力(货币乘数),放大杠杆制造虚假繁荣。请问央行,这样的社融和信贷增长是否可持续?货币乘数到达怎样的高度才算适宜?美国货币乘数达到8.93倍即发生金融危机,中国货币乘数已经从今年1月份的5.59倍,上升到11月6.08倍,这不危险吗?

其三,还有一条安全而稳妥的方法支撑社融和信贷增长,那就是央行依据中国经济增长要求增加基础货币投放。但年初到现在,我们从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看,没有看到央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这是为什么?难道经济增长不需要基础货币相应扩张?有人可能会说,中国现在实施的中性货币政策,所以基础货币不宜增长。我说这话极其错误。正常理解,所谓中性货币政策,应当是“基础货币增长满足、但不超过经济增长需求”,如果经济增长,而基础货币供给不增长、甚至负增长,那一定紧缩货币政策。

别说什么货币政策传导失灵吧,我们必须意识到:在国民储蓄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基础货币投放拒绝增加投放(今年全年基础货币几乎零增长),从而迫使中国经济必须依托商业银行不断创造货币(提高货币乘数)去支撑。这是制造金融风险,是加杠杆,是加剧金融短期化程度。笔者计算表明:中国“真实有效”的货币乘数,已经从1月份18.91倍上升到19.90倍,这当然意味着金融杠杆率进一步提高,而金融杠杆过高当然会向企业扩散,向股市扩散。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的源头。谁才能改变这样的情况?毫无疑问,央行。对不起,我们只能寄望于你。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