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期货>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影响> 股指期货对于市场稳定的作用是什么?其中基金业的介入期货市场的目的是?

股指期货对于市场稳定的作用是什么?其中基金业的介入期货市场的目的是?

2018-12-04 17:24:00  来源: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影响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38分钟的时间

股指期货对于市场稳定的作用是什么?其中基金业的介入期货市场的目的是?

时间:2018-12-04 17:24:00  来源: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影响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中国台湾最早于1998年上市台指期货,之后金融期货市场路发展,目前已经上市了股指期货、股指期权、个股期货、个股期权、公债期货、利率期货、黄金期货等品种,成为较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市场之一。本书以2008年这一金融危机最为严重时期的中国台湾市场情况为例,介绍中国台湾基金业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情况,进而说明股指期货对于市场稳定的作用。

一、中国台湾基金业持续、广泛和深入地参与股指期货市场

中国台湾共同基金自1983 年开始运作,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国台湾市场上重要的机构参与者之一。截至2008年底,中国台湾共有证券投信(基金管理公司) 39 家,发行各类基金497只,基金净值1.57万亿元新台币。其中,共有偏股型基金419只,偏股型基金净值达5986亿元新台币。

中国台湾共同基金一直是期货市场的积极参与者,在股指期货上市后第二年(1999年10 月)就开始交易股指期货,2004 年后参与力度明显提升。目前,绝大部分偏股型基金都将期货期权列入可投资范围内,实际参与比例也较高。截至2008年底,基金在期货市场的开户ID达596个,开立账户2321个;全年共交易127万手期货期权,占全市场交易量的0.47% ;实际持有期货期权合约面值233亿元新台币,约占偏股型基金净值的3.89%;持有期货期权合约的基金数达120只,其中100只基金以避险为日的,另有20只基金仅为提高收益;基金参与期货市场的比率超过24%,其中,偏股型基金的参与率超过29%;进行避险的基金平均避险比率达到30%,最高达99. 73% ( 元大全球矿金基金)。

可见,经过多年的耕耘,目前中国台湾基金业与期货市场已经呈现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态势。尤其是中国台湾主管部门在2008年还批准了期货信托事业,截至2008年底,中国台湾已经有6家期货信托公司,这是对证券信托的一一个有力补充和发展。随着期货信托业务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期货信托基金发行,将进一步密切基金业与期货市场之间的关系。

股指期货对于市场稳定的作用是什么?其中基金业的介入期货市场的目的是?

二、中国台湾基金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避险、增益和运营管理

中国台湾基金业介入期货市场的目的主要有如下三大类。

1.规避风险是基金参与期货市场的主要目的。

在中国台湾期货市场上,基金主要是作为空方力量,与自营商及外资等机构有鲜明的对比,这是因为基金参与期货市场的最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做空来规避持有股票的市场风险。根据规定,基金避险头寸H限为所持有有价证券市值的100%。中国台湾证券投资信托暨顾问商业同业公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中国台湾502只基金中,有63只基金进行了避险,占12. 55%,平均避险比率为32%。

尤其是在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台湾股市大幅下挫超过46%,创史上第二大年跌幅。股市大幅下跌提高了基金期货避险的意愿,基金参与期货避险的个数与规模明显增加,这在危机严重的2008年9月、10月表现得最为突出。一是参与期货市场的基金数目在11月达到147只,比8月增长119%。二是基金持仓合约数在2008年11月达到48 865张,比8月增长132%。三是基金平均避险比率显著提升。其中,股票型基金的平均避险比率在11月达到最高的16%,是8月的5.5倍;混合型基金的平均避险比率在11月达到最高的60%,是8月的2.14倍。四是基金持仓合约面值占偏股型基金净值的比例在11月达到5.00%,比8月增长174%。

2.增加收益是基金积极参与期货市场的又一目的。

在中国台湾,基金不仅利用股指期货规避市场风险,还越来越多地用股指期货及期权建立增益头寸,以提高基金投资业绩。中国台湾基金业将这一期货利用方式称为增益策略,它交易内容丰富,实现手段多样,基本类型包括期货多头增益、期权多头增益、期货空头增益、期权买方增益等。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台湾502只基金中共有24只基金为提高投资效率而持有增益头寸,平均增益比率(=增益头寸/基金净值)达到8%。其中,元大强势配置平衡基金的多头增益比例最高,达28.63%;统一统信基金的空头增益比例最高,达27. 31%。监管者乐见基金等机构积极利用期货市场提高投资收益。目前,中国台湾主管机关已放松对基金运用期货及期权的限制,将增益头寸上限从基金净值的15%放宽到40%,并允许期货及期权头寸多空互抵,为基金弹性操作期货及期权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3.期货期权成为中国台湾基金业稳定运营的重要辅助工具。

除了避险和增益外,中国台湾基金业还积极运用股指期货期权产品来优化日常运营管理和投资操作。

第一,交易替代。当基金新发募集大量资金需要建仓时,当基金面临大额申购赎回时,当指数成分股调整导致基金需要调整持仓时,或者当市场变化需要导致基金需要调整持仓时,基金可以利用期货市场流动性好、交易成本低等优势,先行在期货市场进行仓位调整,然后在适宜的市场条件下从容地调整实际的股票持仓。这里股指期货起到了“过桥”作用。

第二,投资替代。与短期交易替代不同,投资替代是指基金选择长期、稳定地持有期货来替代股票现货。这种情况多是用于基金不能或不方便直接持有目标股票资产时,常用于跨境投资。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台湾有206只跨境投资基金,其中,12% 或24只基金从事岛外期货、期权等商品交易,包括美国标普500指数期货、道琼斯欧洲s0指数期货、日本日经225指数期货、中国香港恒生指数期货等。例如,第-只欧洲动力平衡基金在2009年6月卖出了6月到期道琼斯欧洲50指数期货77张,并买人9月份到期的道琼斯欧洲50指数期货50张,以维持资产头寸。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允许,但这些基金并没有在境外OTC市场交易有关产品。

实际上,类似需求在大陆基金的投资中也存在。例如,2008 年第三季度,上投摩根亚太优势证券投资基金在新加坡交易所买人了10月份到期的摩台指数期货,累计投资2.8亿元,保证金约为4 200万元。上投摩根这-投资就是作为股票投资的替代品,该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摩根士丹利综合亚太指数(不含日本),其中中国台湾市场权重为8%左右。由于不方便直接投资,上投摩根只好间接投资中国台湾市场,而反复研究后最后选择了股指期货,因为它是公开市场.上的标准合约,流动性好,而且由交易所发行,发行主体风险小。

第三,指数基金管理。期货是基金良好的现金管理工具。尤其是对指数基金来说,还能够降低闲置资金( Cash Drag)对业绩的拖累。指数基金为了满足日常赎回要求需要预留部分现金,这加大了指数基金对标的指数的跟踪误差。因此,可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应对赎回要求,而用少量资金买人标的指数期货,利用期货的杠杆放大作用,提高资产的拟合度,降低跟踪误差。截至2009年6月,中国台湾共有指数基金13只,其中7只使用了股指期货,目的不是避险而是优化管理、提高业绩。例如,宝来中国台湾卓越50基金持有7月到期的台指期货447张,占净值的1.17%,不但可消除闲置资金影响,还可用于增强基金收益。

第四,新产品开发。作为基础衍生品,期货期权的出现大大拓展了基金产品的开发空间,定制出了更能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多元产品。-是催生保本基金,提高参与率D。中国台湾保本基金多是“零息票据+买人期权”结构,零息票据保证了到期保本,额外资产用于增加潜在收益。通过投资期货期权,提高了收益参与率,如宝来福星高照保本型基金的参与率高达435%,大大提高了产品吸引力。这类产品在2004-2005年发行量较大,2005 年3月净值最高达126. 2亿元新台币。二是开发绝对收益基金。期货期权的出现使投资风险得以分割,将不可控风险转移出去,仅承担可控风险以赚取相应的收益。目前大陆基金公司提到的ALPHA基金、转移ALPHA基金、130/30基金都是这个基本思路。三是开发合成指数基金。即利用固定收益产品和股指期货搭配,复制合成指数基金。未来随着期货信托基金的发行,基金产品将更加丰高多元。

三、基金业积极参与股指期货市场,实现了多重积极效果

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基金业实现了保值避险、增加收益、优化管理、便利操作等目的,既提升了基金投资业绩,又提高了自身运营稳定性,还为稳定市场作出了积极贡献。

1.期货避险操作帮助中国台湾基金业锁定胜利果实。

积极的期货避险达到了良好的保值效果,有效地降低了基金净值损失,使得进行避险的基金业绩明显优于同业。以中国台湾证券投资信托暨顾问商业同业公会以及期交所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年绩效排名前十位的基金,都在期货市场避险,平均避险比例高达65. 21%;它们的平均绩效为- 10.28%,高于TWSE指数收益率35个百分点,也远高于中国台湾全部偏股型基金平均31 %的净值损失程度。具体来看,股票型基金2008年业绩前十名的平均避险比率远高于整体平均水平,最高相差37个百分点,并且操作更加灵活,避险比率变动幅度更加明显。尽管这十只股票型基金在2008年6月以前表现得并不突出,但危机爆发后它们及时大幅提高避险比率,从而脱颖而出,最终以-25%的投资业绩高出全部股票型基金平均39%的净值损失14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风险承受能力更低,避险意愿更加积极,效果同样明显。混合型基金2008年业绩前十名的平均避险比率是整体水平的一倍。 这十只平衡型基金自2008年6月以来持续提高的避险比率,使其平均业绩明显抗跌,逐渐拉开差距,最终全年净值损失仅9%,高于整体水平5个百分点。这正如元大证券高子钧所说,“如果基金经理人在股市下跌时,通过期货避险'躲'过市场向下调整,就可以创造比其他同业更好的绩效”。可见,是否有效避险已成为影响中国台湾偏股基金投资绩效的重要因素。

宝来双盈平衡型基金灵活运用期货避险策略和98%的避险比率,在2008年股市大跌的情况下实现8.60%的收益,成为中国台湾当年唯一只正收益基金,生动地反映出避险的作用。该基金采用下月期货合约滚动避险的策略进行避险,在7月的避险比例为70%,持有300张8月到期的台指期货和台指期权合约,合约面值达2. 04亿元新台币,占基金净值的22%。8月该基金在继续股票减仓的同时,已经提高避险力度,持仓9月到期的台指期货和期权合约共410张,合约面值达3. 59亿元新台币,占基金净值的46%。随着危机在9月的全面爆发,该基金进一步加大了避险力度,避险比率提升到接近100%。由于股票仓位的降低,仅需持有台指期货及期权315张,合约面值3.40亿元新台币。接下来的3个月,该基金仍维持了较高的接近最高上限的避险比率,从10月的99.60%到11月的97.87%,再到12月的98.01%,持仓合约数量也有相应调整,及时地大幅提高避险头寸,帮助该基金守住胜利果实,躲过了市场大跌。而随着TWSE指数企稳后在2009年3月出现一波上涨,该基金及时迅速地降低了避险头寸,避险比率在3月份和5月份甚至降到零,在6月份也仅有45%,使得该基金充分分享股市H涨的收益。动态的避险操作,灵活建立和解除避险头寸,最终成就了该基金的骄人战绩。

2.期货增益策略帮助中国台湾基金业积极扩大战果。

期货不只是规避风险的工具,也是增加收益的工具。在中国台湾,基金建立的增益头寸大都提供了积极的回报。据中国台湾期货交易所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220只台股基金的平均绩效为9.64%,建立了增益部位的基金业绩则提升到12.98%,高出平均水平34. 65%或3.34个百分点。

例如,2008 年第四季度,中国台湾股市回调,由于受到雷曼事件影响,金融股跌幅明显。中国台湾某只基金在发现金融期货逆价差显著增大,即金融期货价格显著低于金融指数价格后,选择在11月和12月份做多金融期货进行增益,同时卖出与金融期货相关性很高的台指期货。得益于金融期货逆价差收敛所形成的相对强势,该基金顺利地额外赚取了这个价差。因此,TWSE指数在2008年第四季度下跌20%左右,但这只基金因为妥善采取了增益策略,自第四季度以来的基金绩效由负翻正,

3.期货手段的运用使得基金管理更加灵活和稳健。

基金作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其买卖操作对市场的影响很大。而期货市场的存在,使得基金这个“大象”变得轻巧起来,操作更加灵活,运营更加稳健。

第一,有了期货手段的缓冲,无论是买还是卖,基金的操作意图更加隐蔽,降低了交易冲击成本,间接提高了投资业绩,同时也降低了对市场的扰动。

第二,有了期货渠道的拓展,基金能够在满足现有法规要求的情况下,创新产品,延伸服务,客观上提高了基金的变通能力,提高了基金客户开发和服务的精巧程度,使得基金业在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时游刃有余、从容不迫。

第三,有了期货工具的辅助,基金的业绩得到了提升。中国台湾期货交易所对过去两年基金业绩的分析进一步表明,经常使用期货的股票型基金,收益高于全部股票型基金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经常使用期货的混合型基金,收益高于全部混合型基金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第四,最为重要的是,有了期货避险的保障,基金能够在市场波动时安心持有股票,坚持长期投资,而机构的稳定正是市场稳定的基础。下面本书将进-步展开具体分析介绍。

四、中国台湾股市在2008年的稳定表现好于大陆股市

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股市都出现了大幅下跌,中国大陆和台湾市场当然也不例外。大陆股市创下了历史最大年跌幅,而中国台湾股市遭遇了历史,上第二大年跌幅。但总体来看,中国台湾市场运行的态势相比大陆市场要稳定一些,这可以从如下五个指标展现出来。

第一,从年跌幅( =年末收盘价/年初开盘价-1)来看,大陆股市当年下跌65%,而中国台湾股市仅下跌45%。

第二,从年内最大跌幅( =年内最高价/年内最低价-1)来看,大陆股市当年最大跌幅为73.16%,而中国台湾股市年内最大跌幅为62.54%。

第三,从日间收益率( =当日收盘价/前一交易日收盘价-1)绝对值超过3%的天数来看,大陆股市有66天,占当年全部交易日的26.83%;中国台湾股市有43天,占当年全部交易日的17. 27%。

第四,从振幅率[= (当日最高价一当日最低价) /前一交易日日收盘价]绝对值超过3%的天数来看,大陆股市有132天,占当年全部交易日的53.66%;中国台湾股市仅有36天,占当年全部交易日的14. 46%。

第五,从当年波动率来看,大陆股市的波动率为45.13%,中国台湾股市的波动率仅为33.71%,是大陆股市波动率的75%。

相比之下,中国台湾经济规模小,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影响,这几年经济发展态势不如大陆,并且2008年还经历了选举等敏感事件,但中国台湾股市却有着更为稳定的表现,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五、危机中中国台湾基金比大陆基金持股水平更加稳定

影响股市运行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投资者的操作行为,尤其是发挥市场主导角色的机构投资者的操作行为。以大陆市场为例,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数据显示,包括基金、券商、保险、社保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在2008年底为54.62%。机构投资者的稳定持股是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机构投资者的频繁换手甚至疯狂炒作,必然加剧市场波动。因此,我们应该可以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行为上找到线索,并发现影响股市稳定性差异的原因。这里将重点分析最具市场影响力的基金的持股行为。

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共同基金都是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目前,基金已然成为大陆市场的领军机构和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截至2009年6月底,大陆共有61家基金管理公司,发行543只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达到了2. 2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股票投资方向基金为1.89万亿元,占到沪深两市流通市值8.98万亿元的21%,规模最大的单只股票型基金达到314亿元人民币。而在2007年底,基金净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甚至高达32. 52%。同样,共同基金在中国台湾市场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台湾共有证券投信(基金管理公司)47家,发行各类基金502只,基金净值为1.89万亿元新台币,占中国台湾股市总市值的10.29%。其中,共有投资境内的股票型基金172只,基金净值达3 161亿元新台币。但受制于运行环境的差异,大陆和台湾基金业在运营和投资表现上有所差异,尤其是在2008年的危机中持股表现差异明显。下面以股票型基金为例加以说明。

受到危机影响,大陆股市在2008年跌势明显,而股票型基金更是在一年内平均喊仓15%,最高的甚至达到34%。根据和讯基金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大陆共有131只股票型基金纳入其研究范围,合计基金净值为7148亿元人民币,持有股票资产5269亿元人民币,平均持股比例为70.24%,相比2007年底80.63%的持股比例,下降了10.39个百分点,减仓幅度高达12. 89%。进- -步精确考虑后,剔除被动式持股等指数型基金以及投资海外的QDII基金,这样,采取主动方式投资国内股票市场的股票型基金共有114只,合计基金净值为5 988亿元人民币,持有股票资产4283亿元人民币,平均持股比例为68.27%,相比2007年底80.48%的持股比例,下降了12.21个百分点,建仓幅度高达15.16%。其中, 18只股票仓位降低20个百分点以上,占全部股票型基金的16%。减仓最为明显的是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基金,其股票仓位从2007年底的89.46%降到2008年底的60%这一规定的最低持股比例,一年内仓位降低近30个百分点,减仓幅度达到33.56%。

同样,中国台湾股市在2008年遭遇了历史,上第二大年跌幅,尽管中国台湾股票型基金也有减仓动作,但幅度要缓和得多,平均减仓仅为8.5%,是大陆股票型基金减仓幅度的一半左右@。根据中国台湾证券投资信托暨顾问商业同业公会公布的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台湾共有175只投资境内的股票型基金,合计基金净值为2 387亿元新台币,持有股票资产5269亿元人民币,平均持股比例为78. 67%。相比2007年底85.99%的持股比例,下降了7.32个百分点,减仓幅度仅为8.51%,相当于大陆基金减仓幅度的56%。

从基金持股周转率也可以看到,中国台湾基金持股更加稳定,持股时间更长,换股频率更低。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统计,大陆股票型基金在2008年的持股周转率达到285%,平均持股时间为95天。根据中国台湾证券投资信托暨顾问商业同业公会公布的数据统计,2008年中国台湾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持股周转率为234%,比大陆基金持股周转率降低51个百分点或18%;平均持股时间为109天,比大陆基金平均持股时间长14天或15%。

六、基金稳定持股的勇气来自利用股指期货的灵活避险

中国台湾基金为什么能够在危机中稳定地持股呢?它们不害怕遭遇市值损失吗?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国台湾复华人生目标基金的实际操作案例中找到答案。在2008年危机中,复华人生目标基金的基金经理吕健良认为,“台股市盈率约10~11倍,在亚洲仍属偏低水平,但股息率却高达5%~6%,在危机过后仍将吸引长线买盘进驻;如果拉长时间至1~2年,将有不错的回报”。因此,他明确提出,“ 适度避险度过震荡期,台股中长期续涨潜力仍在”。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该基金坚定持股,在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9月,该基金持股比率仅降低2个百分点; 10月持股仓位没有变化; 11 月甚至大举增仓6.28个百分点。在坚定持股的同时,该基金没有将风险扛在肩上.揽在怀里,而是始终利用期货方式进行有效避险。该基金的避险比率在9月已经高达78. 89%,在10月进一步提高到99.72%的几乎最高上限100%的水平,这使得其在危机中显著减少甚至免于净值损失。而在11月市场企稳、该基金开始增仓时,其避险比例迅速降到零。灵活的期货操作,最终使得该基金以- 7.78%的年收益在中国台湾近500只基金中排名第二。在其成功操作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坚定持股的底气米源于对股票价值的长期看好,坚定持股的勇气则来源于能够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充分避险的制度保障,二者缺一不可。

实际上,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避险已经成为台湾基金业普遍和基础的避险方式,而便利、灵活的避险操作的确也有助于提升基金持股的稳定性。有了股指期货,第一,基金得以充分保值避险,能够有效规避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从而不必在危机中不利的市场条件下抛售持有股票,根据中国台湾证券投资信托暨顾问商业同业公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中国台湾502只基金中有63只基金进行了避险,占12.55%,平均避险比率为32%。第二,基金专业优势借助股指期货在交易执行、策略设计、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而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投资业绩更加稳定。例如,凭借着灵活的期货避险和增益策略,宝来双盈平衡基金甚至在2008年的恶劣环境中取得了难得的8.60%的正收益。基金业绩的稳定降低了基金投资者大量赎回的可能,也避免了投资者赎回所导致的基金被动碱仓的发生。第三,基金还可以利用股指期货灵活地调整仓位水平,调整短期资产配置,而不必在股市上频繁买卖股票。中国台湾基金的平均持股周转率比大陆基金低51个百分点或18%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股指期货通过这些渠道发挥作用,使得基金能够也愿意提高持股稳定性,减少了在股票市场上的操作,尤其是避免了基金集中操作所诱发的“羊群效应”,减少了对市场的冲击,有助于提高市场整体运行的稳定性。

而在大陆市场,由于缺乏避险工具,基金操作十分被动,与中国台湾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第一,因为没有避险工具,在市场调整时,基金只能被动地减仓以锁定市场下行风险,这在2008年十分明显。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统计,随着危机的全面爆发,到2008年10月30日,大陆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降至62. 63%,直逼60%的持仓下限,几乎到了无股票可卖的地步。而新世纪优选分红基金更是在2008年第三季度减仓41.6个百分点,单季减仓幅度达到47%。第二,因为没有避险工具,市场下跌带来的基金净值亏损又弓|发投资者的大量赎回。在2008年第四季度,除发行不满3个月外的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净赎回比例达到4.08%。以股票方向投资基金2008年底1. 89万亿元的总净值估算,这些基金在第四季度因赎回而被迫抛售股票770多亿元,这无疑加重了市场调整程度。第三,与其他机构相比,基金同质化更为严重,更容易一致行动。例如,截至2009年6月底,134只基金争相持有中国平安,累计持股占其可流通股份的18%。同时,其他投资者又习惯性地以基金仓位变化和操作方向作为判断市场走势的指标之一,进行跟风操作,这使得基金大规模的集中减仓不可避免地加剧市场波动。由于缺乏股指期货等必备工具,上述三种作用一旦互相咬合,形成正反馈,将使市场陷人恶性循环,即市场下跌,导致基金亏损,诱发投资者赎回,迫使基金减仓,又引发市场进一步下跌,进人基金再亏损等后续过程,直到基金仓位无法再降,投资者不再赎回,市场短期跌无可跌,一轮调整终于结束,而市场已经是元气大伤。大陆基金业在2008年的市场下跌中损失惨重,偏股型基金满盘皆输。其中,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为- 50.63%,指数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为-62. 60%,混合偏股型基金为-49. 75%,混合平衡型基金为-42.75%。即便是2008年偏股型基金中业绩最好的基金,也亏损高达-31.61%。可见,尽管对宏观经济发展和企业利润增长抱有信心,但由于缺乏避险工具、无法安然持股渡过难关,而一旦不敢坚定持股就只能尽快减持,这又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市场波动。

综上所述,中国台湾基金业持续、广泛和深入地参与期货市场,灵活应用函盖避险和增益的多元化期货策略,最终实现了规避市场风险、提升投资业绩、优化运营管理和稳定股市运行的多重积极效果。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中两岸基金持股行为及市场稳定指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场稳定的根源在于机构持股稳定,而机构持股稳定是以股票有其价值和避险有其手段为必要条件的。没有避险工具,尽管经济前景良好、股票价值基础坚实,仍可能出现机构投资者被动减仓、加剧市场波动的局面。总而言之,机构稳定持股的勇气,市场稳定的基础,来自避险机制的完善。对大陆市场来说,这就是上市股指期货并引导机构投资者充分、恰当使用股指期货的意义所在。

股市正反馈交易是引起股市过度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在全球股市普遍存在,而股指期货抑制股市正反馈交易的积极作用在已有研究中得到肯定。本章在Antonioua等(2005) 的基础_上,对全球8个市场的10个指数进行的实证检验证实了这-点。其作用机制包括:信息效率提升降低正反馈交易者的跟风行为;促进正反馈交易者从股市转移至期货市场;优化投资管理方式,使得部分正反馈交易者不必被动追涨杀跌;套利行为限制了正反馈交易的价格空间;正反馈交易影响随着股市波动的降低而降低。中国台湾基金业的案例也生动地表明期货避险提高机构持股意愿进而提高股市稳定性的效果。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