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票术语>次贷危机> 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有哪些?分析造成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

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有哪些?分析造成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

2018-08-21 11:45:33  来源:次贷危机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28分钟的时间

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有哪些?分析造成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

时间:2018-08-21 11:45:33  来源:次贷危机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次贷危机的前因后果:“次贷”危机为什么会爆发,它更深层原因是什么?

1什么是次级贷款

次级贷款,简单地说,就是非标准的贷款,也就是说,是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发放的贷款。

理查德·比特纳在他的《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中译本由中信出版社在2008年9月出版)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约翰尼·卡特是南卡罗来纳州乡村的新好男人,他和妻子帕蒂想要实现一个小小的美国梦,他们看中一处面积1 800平方英尺、刚刚竣工的新房。他们找了一个抵押经纪商申请贷款,这家经纪商过去一直为他们忙活融资贷款。

后来,卡特夫妇得到了这笔贷款。但是仅仅90天后,他们就因为无法偿还贷款,而被迫失去了房子。

那么,他们是怎么得到这笔贷款的呢?

作者在书中告诉了我们,这笔贷款当初是怎么得到审批的。

·借款人月度总收入是2800美元。

·在每月还贷之后,借款人这个月只剩下700美元。而这些钱必须要支付他们的所有开销,吃的穿的,等等。

·在结清房屋购买费用后,他们的账户里还余下250美元。他们没有积蓄,没有退休养老账户,他们靠每月的工资过日子。

他们的信用记录很差。除了西尔斯,他们没有任何偿付债权人的历史记录。在贷款被批准的时候,他们还拖欠着债务。信用报告的其余部分全是过去债务账户和注销账户的记录。

·过去一年,他们没有任何租金支付证明,因为他们和帕蒂的姐姐住在一起。我们不清楚他们是否租过房。

·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他们两人同时失业的时间超过了9个月。他们都曾经长时间地失过业。

很显然,这样的客户,是不应该得到贷款的,即使是所谓的次级贷款。“除了房屋价值还不错之外,这笔贷款毫无价值保障。信用状况一塌糊涂,收入微薄,工作时有时无,没有租房史,也没有储蓄可以维持生活。把这些情况凑到一块,收回房屋抵押权是必然的结果了。”

就是因为大量这样的次级贷款无法收回,而作为抵押的房屋价格又持续走低,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并进而在2008年引起了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

在美国,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使用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购买房产就更是如此了。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一般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和次级抵押贷款。但是,相当数量的美国人,并不是拥有一份稳定的、中等以上的收入的,不少人,特别是少数民族(如墨西哥裔,华人在美国也属于少数民族),从事的是收入微薄的临时性工作,失业和一段时间后才能再就业也是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他们的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面向他们这些信用评级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利率高出2%~4%,其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因此,巨大的利润驱使着金融机构大量提高“次贷”的投放金额,其业务量曾一度占到美国全部房地产贷款市场的20%。

由于前几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房价一路走高,银行认为即使次级信用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还可以收回他们抵押的房屋,通过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贷款。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银行出售其收回的房产时,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于是银行就会在这笔贷款上出现亏损。

问题的严重性是在于这些贷款者本身就是不具有偿还能力的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无法偿还的贷款,数量大到一定程度,提供贷款的机构就只能是破产倒闭了。

理查德·比特纳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投资者对次级贷款真是欲壑难填,购买行为变得激进起来。有一阵儿,凡是我出售的贷款,我的主要投资人都一扫而空,甚至是不符合他们条件的贷款。他们并不在意贷款的质量优劣,他们一直买入。一些时日之后,我们开始开玩笑说,他们的贷款项目指导准则更像是提议,因为审批人不会照章办事。”

2007年2月13日,美国最大次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宣布减少放贷,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发布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的逼债,新世纪金融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次贷”危机开始爆发。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的“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2“次贷”危机为什么会爆发,它更深层原因是什么?

进一步研究“次贷”危机的爆发,我们还可以看到更深层次的原因。

美国是个主张“居者有其屋”的国家,国民的自住房比率高达68%,人均居住面积近60平方米,居世界前列。美国房地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占家庭整体净资产的1/3以上。作为美国第一大产业(自20世纪初就与汽车业、钢铁业并称为美国三大支柱产业,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支柱产业逐渐向金融、文化娱乐和高科技产业方向转移,但是就对GDP的贡献来看,房地产业仍然是美国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房地产市场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很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主导了连续13次降息,实行低利率政策,从2001年1月到2002年12月,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从6?5%下调到了1%。而事实上,即使在经济衰退期间,美国的房屋销售依然火暴,价格仍然持续上涨,新宅销售在2001年11月上升了5?2%,12月继续攀升5?7%,旧宅销售2001年也创了历史最高,达到525万套。而2001年12月份的旧宅中间平均价达到151,400美元,比2000年上升了8?4%。美联储的政策更是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也是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原因之一。

3为什么要对具有极高风险的次级贷款者提供贷款呢?

降息带来的大量低成本资金,形成的流动性过剩,是重要的推动力之一。理论上来看,资产泡沫的源头是流动性过剩,过剩的流动性由于逐利的需要,比如流向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如果这种投机逐利进一步发展,资产价格必然慢慢超过其真实价值而虚拟膨胀,最终产生泡沫。

伴随经济增长,美国通胀压力加大,美联储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提高联邦基准利率。进入2006年,利率已由原来的1%调到了5?25%,这时贷款投资成本上涨终于开始赶上并超过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也就是超过投资回报率的上涨。房产泡沫再也支撑不住,终于轰然破灭,并带来一系列的灾难性后果,最终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

4泡沫是这样吹大的

美国人的房贷是怎么计算的,泡沫是怎么越吹越大的?难道是“信用体系”出了问题?

次级市场的贷款公司绝对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他们大胆推出各种创新的贷款产品。这些贷款的共同特点就是,在还款的头几年内,每月支付的还款金额很低而且固定,等到一定时间之后,还款压力大幅增加。以次级房贷中主要的无本金贷款和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为例。无本金贷款是以30年分摊月供金额,但在第一年可提供1%~3%的超低利息,而且只付利息,不用还本金,然后从第二年开始按照利率市场进行利息浮动,一般还保证每年月供金额增加不超过上一年的7?5%。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则允许贷款人每月支付甚至低于正常利息的月供,差额部分自动计入贷款本金部分。因此,贷款人每月还款之后,会欠贷款人更多的钱。

李犁(和讯网财经中国会秘书长)

5“拒付风险”转移颠覆“信用文化”

“次贷”危机的根源,是美国人的这种“借钱消费”、“提前消费”的思想观念的使然。

美国人仗然觉得借来的钱,就是他自己的,跟他自己挣的钱没什么区别。这个观念害了他们。从90年代到现在,贷款机构一直在把一些贷款贷给完全没有还款条件和资格的人,让他们住上了房子,换句话说,他明明没有偿债能力,银行却借给他钱,让他买了房子。这个过程中,两方面都存在问题:贷款方有问题,借钱的人也有问题,明明知道自己没有偿债能力,却还要借钱!就是因为他觉得借的钱和他自己挣的钱一样,就算最后还不了钱,大不了把房子退了。这就是美国的“信用文化”。

其结果就是他没有偿债能力,却通过借“次贷”买了第一套住房,接着拿第一套住房,再去抵押又买第二套,他那个房子本身就是借钱买的,结果他转了个手,又向银行去借钱了。

凤凰卫视的一个被访对象是个“海归”,带着“羡慕”的口吻,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曾经的同事是个失业的中年妇女,失业以后,她把她自己的房子,就是她所谓的第一住所抵押给银行,贷出来一笔钱,然后逛遍了全世界,她觉得这个钱太容易获得了。这是一种心态:就是觉得她借的钱跟她挣的钱是一样的。结果就是她把所有的“拒付风险”全给转移了,当然银行也不含糊,银行就把她的风险又想办法转嫁给了广大的投资者,换句话说,也就是买次级贷款债券的人。

如果房产价格不变、或者上升,当然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原来这套房子贷款出去的时候是值十万,但是,她没钱了,连续几个月不能还钱,银行收回来以后,如果赶上房地产市场低迷,银行再卖的时候就不值十万了,可能就值八万了,因为供应量太大了,因为原来高的房价反应的是市场的虚假需求,而这个需求又是被这样的不负责任的贷款放大了,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撑不住了。而房子被银行收回来的多了,银行也得往市场上抛,银行一抛,就把房价打压下来了,原来值八万的,又只值了六万,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银行负担越来越重,危机就是这么造成的。

这场危机中国也未能幸免。

媒体报道:2007年7月13日,正当美国“次级”贷款已经开始引爆,四处蔓延的时候,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部长阿方索·杰克逊赶到北京,避而不谈国内的“火灾”灾情,而是为中国朋友多余的美元出路献计献策。从2003年到2006年短短3年多时间里,中国投资者购买了大量美国“次级”贷款债券。

为了争夺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一些国际投行纷纷大举收购中小银行和住房抵押贷款公司。2003年汇丰控股收购国际住房公司,2006年德意志银行收购IT抵押贷款公司,都是为了迅速进入美国房贷市场。大量新的市场参与者进入“次贷”市场后,出现了非理性竞争态势,原来的贷款标准失去了约束力,贷款品种大胆创新。美国“次贷”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房贷品种。

难道,就没有人发现这其中的风险吗?

事实上,早在2002年,摩根斯坦利的经济学家理查德·伯纳就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房屋价格:即将破灭的泡沫?”汇丰银行美国证券的经济学家伊恩·莫利斯同年也发表研究报告,试图以醒目的题目引起人们的警觉:“美国房地产周期:另一泡沫?”

分析造成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

什么是次贷危机?造成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激进的经营模式。在逐利动机和市场导向的激发下,基于信贷市场的细分和信用中介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发起—分散”(originate - distribute)模式。不可否认,这种模式对适应市场、分散风险具有很好的作用,但缺乏对整个链条参与者的相容的激励约束,“高回报”成为大家共同瞩目的焦点,其对应的“高风险”几乎被所有的参与者无意忽略或有意隐去。按揭贷款公司在链条的最前端,发起贷款时,相信“总会有人购买它们”,甚至采取“欺骗性”利率政策,实施“掠夺式”放款;处于证券化中心环节的投资银行机构,其关注的重点在于,围绕市场需求,买进按揭贷款,设计并推销“精美”的证券化产品和其他衍生产品,可以获得高额利润;评级机构为了获取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迎合银行机构的要求,对其产品给予超乎事实的评级;处于链条末端的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共同基金、养老金等投资者则一味追求高收益,过度相信银行机构的信誉和评级机构的操守,缺乏独立的分析判断,进行盲目投资。

而这种模式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支撑。一是高杠杆率,以很少的资本撬动过多的资产。2007年年中,美林的杠杆率是27.8倍,雷曼是30.3倍;2008年年初,雷曼是31.7倍,连一向稳健的高盛也达到26.2倍。这还未计算规模庞大的表外资产。巴菲特很早就指出,“金融杠杆很容易让小错误变成大灾难,因为使用的是借来的资金而非自己的钱,金融业者犯下错误几乎是必然”。二是过度证券化和无节制的创新,使风险分散转移到全球投资者。据统计,2001年次贷证券化率为54%,到2007年这一比率上升到了75%。2006年,MBS(抵押贷款支持债券)总额约6万亿美元、CDO(抵押债券凭证)为2万亿美元。2007年仅CDS(信用违约掉期)就高达62万亿美元,与全球GDP大体相当。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机构不是“创新”产品,而是“创造”产品。 有人称当前美国市场上的金融产品是“一锅字母汤”,甚至连设计和出售它们的专业人员都很难解释清楚其中的“奥妙”。三是倚重交易类业务,传统投资银行业务退次。如,2007年高盛80%的利润来自交易和PE,而本世纪初其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与交易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度大体相当。四是采取复杂的交易结构,缺乏必要的监管和信息披露。如按揭贷款公司、特殊目的机构(SPV)等不受任何审慎监管。CDS等产品则主要在场外交易,无场内交易规则的约束。美联储前委员爱德华?葛兰里奇曾指出,“次级房贷市场就像是狂野的美国西部,超过一半以上的这类贷款由没有任何联邦监管的独立房贷机构所发放”。五是不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励高管过分追求短期利润。贝尔斯登五名高管2004~2006年收入总额高达3.81亿美元,较其被摩根大通收购的金额还高1.5亿美元。正常的激励与无节制的贪欲之间已经没有了界线。此外,外部评级机构职业操守的泯灭也助长了这种模式。由合伙制企业改为IPO公司后,评级公司的逐利动机普遍得到强化,由被评级公司付费的取费制度使评级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失去保证;运用历史数据进行评级的做法,则被人喻为“以南极的气象资料预测夏威夷的天气”,评级的科学性广遭质疑;次贷危机已经发生,评级机构却迟迟未能调整相关证券评级,评级的敏感性饱受批评。

这是混业经营和金融创新条件下产生的高风险、高回报、低资本消耗、密切依赖市场的经营模式。整个模式完全为追求短期利润服务,把各个中间环节的参与者捆绑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结构复杂、设计精巧。但这一模式忽视了至关重要的两点:其一是价值维系的基础,即链条首端借款人现金流所代表的还款能力与意愿;其二是经营运转的支撑,即链条末端市场流动性所代表的投资者的认可和信任。正如花旗集团前CEO查尔斯?普林斯所言,“我不想为谁辩护,但是很清楚,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参与者,包括投资银行、投资者和评级机构都有责任”。虽然如此,投资银行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

不当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在“反衰退”思想指导下,货币政策目标漂浮不定,导致一系列不当操作。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9?11”事件、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丑闻等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为了防止美国经济走向衰退,美联储从2001年开始连续13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由6.5%到降到1%,为近半个世纪的最低水平。宽松的信用和过剩的流动性推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迅速上涨。2004年,美联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于当年6月30日首次将利率提高至1.25%,从此开始了其连续17次升息的历程,到2006年6月30日联邦基金利率已升至5.25%。此时,房地产价格已经下跌,但借款人利息负担明显加重,违约现象大量出现。2006年年末,次贷违约率在一些州达到13%,个别州则超过20%。这预示着危机的出现只是个时间问题。

宽松的金融监管。在理念上,美联储长期信奉“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这一信条,过分强调和依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市场纪律,过分注重和培植本国金融机构及市场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在实践中,多头多层的分业监管体制虽有利于相互制衡,但在对混业经营的金融体系(机构、市场、产品)的监管上,未能形成“无缝对接”和“全面覆盖”,监管重叠与监管真空并存。有关监管部门早先也曾发现一些问题,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授权,未能适应形势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对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变化对金融业风险的影响估计不足,缺乏必要的风险预警与提示。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跨境监管合作不够,缺乏统一行动,特别是在危机的处置与救助过程中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IMF等组织的作用过于微弱。在技术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本次危机中也暴露出种种局限性,比如过度运用复杂模型使资本监管数字化。此外,公允价值会计中 “盯市价格”的运用,既可能因极端情况下估值困难导致无价可盯,也可能因紧盯市价而加剧市场波动。

失衡的宏观经济。从根本上讲,美国长期坚持的高负债、高赤字、高消费经济增长模式缺乏可持续性,问题最终必然要在某一方面得到表现和释放。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与GDP的比例由1999年的1.5%上升到2006年的6%。目前,美国全部债务高达10万亿美元以上,负债率远远超过正常水平。截至2008年9月,本财政年度赤字为4548亿美元。政府如此,国民亦然。2007年美国家庭部门负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133%,而十年前这一比例仅为90%。其次,美国金融业高度发达,超越甚至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呈现虚拟化化态势。有人统计,目前美国交易的金融产品中只有1/7与实体经济有关。大多数金融产品已经蜕变为独立的市场游戏工具。第三,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美国试图把房地产业的发展作为新的引擎,带动经济持续增长,但它忽视了产业与金融之间及产业之间的合理关系,造成房地产业畸形发展。居民储蓄模式逐步出现了由收入为基础向以资产为基础的模式的转变,居民开始大量购置房产、股票等,然后以此为抵押获取贷款,支持进一步的消费。

关键字: 证券债券股市
来源:次贷危机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市盈率换手率量比市净率高开低走集合竞价低开高走蓝筹股委比权证洗盘外盘红筹股股本大盘跳水道氏理论股票术语市销率资本市场一级市场ST股票填权止损绩优股法人股多头市场连续竞价股票突破骗线筹码盘整买壳上市溢价支撑线超跌反弹涨跌幅限制头寸融资融券破发套牢股利转增股价值投资左侧交易ROE放量沪港通股指期货杀跌基本面多头陷阱抄底分红派息老鼠仓配股逃顶股票摘牌卖空流通盘送红股竞买率股票仓位垃圾股摊薄限售股股东大会优先股券商股干股建仓股票高开指定交易摘星摘帽股票转增印花税吸筹尾盘收盘价破净率派现年线每股净资产开盘价金叉护盘换股比率股息股性每股收益白马股补跌猴市次贷危机股票跳空股票低开总手资产注入资产重组诱空预埋单现手无量涨停弱势股轻仓平准基金毛利率横盘股东权益比股改反抽打新股对敲大小非DIF存款准备金率本益比标准普尔指数通货膨胀崩盘超卖存款保证金率从紧货币政策成份股第三方存管大宗交易二级市场反转形态国家股股票面值含权股红利技术分析减仓空头陷阱流动比率牛皮市配售日线图十字星撤单次新股超跌筹码集中度定向增发大盘股ETF封闭式基金分拆发行价股权登记日获利盘流通股累积投票制牛市内盘OTC市场抢权QFII权重股认沽权证上升三角形踏空退市熊市原始股转配整体上市涨幅斩仓流通市值停盘头肩底W底形态行权价轧空中签率股权分置改革双针探底单阳不破成分股市价委托股票交易股息率股票估值股票除权股票回购墓碑线断头铡刀k线早晨之星股票杠杆股票质押开放式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再贴现率基金单位净值货币市场基金公开市场业务上影线保本基金存续期债券恒生指数沪深300指数资金仓位追涨股票冻结基金定投股票封板股票定投做市商撮合交易利息保障倍数公开竞价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