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巴菲特> 投资者要想成功应符合哪些条件?巴菲特有怎样的投资心理学?

投资者要想成功应符合哪些条件?巴菲特有怎样的投资心理学?

2019-01-29 20:44:09  来源:巴菲特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9分钟的时间

投资者要想成功应符合哪些条件?巴菲特有怎样的投资心理学?

时间:2019-01-29 20:44:09  来源:巴菲特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巴菲特认为,一个投资者要想成功,必须符合以下6个条件:

(1)必须有工作激情,但不能贪心过重,同时对投资的过程很入迷。

(2)必须有耐心。

(3)必须善于独立思考。

(4)必须有安全意识。有来自于知识的自信,不草率行事,不固执己见。

(5)承认对某些东西不懂。

(6)依照所购买的企业的类型,灵活地进行投资,但永远也不要以高于内在价值的价格来买。

巴菲特建议,比起每股收益来,应该更加重视每股资产收益率,收益也就是由此而来的。每股收益和收益增长是可以通过人为操纵的,但整个资本的收益率是很难做手脚的。

巴菲特有一条理论:如果你预计未来短期无息国库券的平均收益是11%,道·琼斯则等同于账面价值;如果你预计的平均收益是8.5%,道·琼斯则为账面价值的1.5倍;如果你的预计是5%,道·琼斯则为账面价值的近2倍。

当然,其中的诀窍是对未来的平均利息率要有一个合理和正确的估计。巴菲特相信,没有人愿意老是去卖空,但如果有人这样做,那最好是卖空整个市场-各种市场股票--而不只是那些自认为价值过高的股票,这种做法4次中有3次是有用的,但第4次由于投资大众的追捧,高价位的股票被炒上了天,这时候他就急得只想自杀了。至于巴菲特本人,则对卖空毫无兴趣。巴菲特说,他从来没有看到股票的市场价格能够长时间偏离其内在价值。

投资者要想成功应符合哪些条件?巴菲特有怎样的投资心理学?

他倾向于在股市疲软时购入股票,如果自己买的股票涨幅达到了第8位,那他就会停下来重新考虑一。根据行为学和心理学的观点,人遭受损失时产生的痛苦远远大于获得收益时产生的欢愉。大量的试验均表明,人们在面对失败等负面影响时需要两倍以上的诸如成功之类的正面影响才能抵消过去。

在一个50:50的赌注中,如果机会绝对相等,人们就不会轻易冒险,除非潜在收益是潜在损失的两倍之上。这就是不对称的趋利避害心理:局势不利比局势有利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这是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将此原理应用于股市,就意味着投资者损失钱的难受程度要比因选择正确而赚钱的高兴程度大过两倍。这个思维逻辑也可从宏观经济理论中找到证据。在宏观经济中,经济高涨期间,消费者一般每创造1美元的财富就增加购物6美分,但在经济衰退期间,消费者在市场上每损失1美元就减少消费35美分。

也就是说,损失对消费者的边际消费的影响要大大超过收益。如果我在股市上损失了1美元的收益,那我就会减少消费35 美分,而我若赚了1美元,我只会增加6美分的消费。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痛苦往往难以忘怀,而对快乐总是过后就忘的原因。对损失的躲避心理反映在投资决策上,其影响是显著而深刻的。

我们都指望自己做出的是正确的决策,但实际上我们谁都没把握。于是,我们宁愿相信自己,为坚持相信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我们总是抓住自认为正确但实际上是错误的选择紧紧不放,总希望有一天会时来运转,让事实证明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

如果我们不卖掉会产生损失的股票,我们永远也不需面对我们的失败,但我们又总想很快就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于是我们就会在持有与抛出之间痛苦地犹豫不决。躲避损失心理还使投资者过度保守,因为我们会犹豫不决,最后可能就是消极地持有。

比如参加退休基金账户计划的那些人,他们的投资期为10年,却仍将他们资金的30%~40%投在债券上。这是为什么呢?只有严重的躲避损失心理才会使人如此保守地分配自己的投资基金。躲避损失心理也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它会使你毫无道理地抓住明明是亏损的股票不放。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犯了错。

但如果不将错误的股票出手,那你实际上就放弃了你能再次明智投资并获得利润的机会。这是多么无奈的一件事情,让我们在以后好好注意这一点吧!巴菲特曾忠告所有的投资者: "胆大心细,这就是做成任何一件事情的法宝,投资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不要想着去预测或控制投资的结果。实际上,人的贪欲、恐惧和愚蠢是可以加以预测的,但其后果却不堪设想,更难以预测。” 

巴菲特认为所有投资行为心理学的因素聚合在一起,反映在人身上,就是对风险容忍的程度,就如同一块强大的磁铁将周围的金属物质都吸附在自己身上一样。金融投资心理学的概念是抽象的,但在你每天做出买卖决策时,这些概念就变得真实而具体起来。而将做出的所有决策贯穿起来的因素,就是你对风险的感知程度。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投资专业人士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帮助人们分析他们对风险的容忍度。

证券代理商、投资咨询顾问、金融规划者们都观察到了每个个体行为的不断变化。当股价上扬时,投资者大胆地向股市里增加投资;而当市场回落时,他们又将投资调回到固定收入的证券上。一夜之间,投资者会戏剧性地改变他们的投资组合,卖出股票而买入债券或其他固定收入的证券。这种来回在激进与保守的投资者角色之间反复折腾的现象,激发了人们对风险容忍度的研究。

刚开始,投资咨询顾问们认为,分析和量化风险容忍度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通过面试和答卷的方式,他们就可建立一套投资者的风险档案。但问题在于,人的容忍度是基于情感之上的,且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有上述构成对资产态度的心理学原理,都可用来测定对风险的反应。

当股市大幅下挫时,即使那些在风险档案中非常“胆大妄为”的投资家也变得缩手缩脚起来。而当股价大幅攀升时,不仅是激进的投资者,就连保守的投资者也都增添了新股。还有另一个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那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过度自信问题。

在我们的习惯中,风险承担者是备受人们敬仰的。投资者受此影响,趋向于认为自己也具有很强的承担风险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不能。他们的表现就如同心理学家布瑞特(D. G. Pruitt)所描述的“狂想家效应”那样,只不过是在自己自我暗示下的一种狂想而已。

关键字: 证券股市债券
来源:巴菲特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