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巴菲特> 巴菲特教你如何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保持稳如泰山?如何识别假数据?

巴菲特教你如何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保持稳如泰山?如何识别假数据?

2018-11-16 00:07:45  来源:巴菲特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21分钟的时间

巴菲特教你如何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保持稳如泰山?如何识别假数据?

时间:2018-11-16 00:07:45  来源:巴菲特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多萝西(Dorothy)和她勇猛无畏的同伴担心不知道会在森林里遇到什么不测,投资者也会担心,在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时候,他们很可能被欺骗或戏弄。

在大多数时间里,依靠我为你总结的8个基本指标,完全可以让你高枕无忧,但并不是说绝无例外。多年以来,某些企业和缺乏责任感的促销人一直在挖空心思地想方设法欺骗、讹诈投资者。因此,我觉得有必要花点时间提醒你,一定要谨小慎微,绝不要轻易上当。

巴菲特教你如何在变幻莫测的<a href='/caijunyi/290233.html'>股市</a>保持稳如泰山?如何识别假数据?

练就选股“真功夫”,识别企业“假数据”

最恶劣的欺诈手段源于企业自身。只要个人投资者还需要依赖企业基本面进行股票交易,会计欺诈就不可能离开我们。在以往的几年里,我们已经目睹了很多这样的例子,环球电讯、安然以及世通都因为自己的不择手段而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尽管这些企业罪有应得,很多投资者却为此损失了几十亿美元。

当法律漏洞得到补救之时,那些居心叵测的管理者早已有了新的伎俩来诱骗投资者。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抵制这种欺诈行为,并反复指出,权益会计法和根本就不需要支付的股票期权,本身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权益记账法是一种极具误导性的会计欺诈手段,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从来就没有退却过,也从来没有屈服过,而是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

权益会计法主要用于并购,它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粉饰财务报告的途径。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可以向投资者隐瞒损失和亏损。

在权益会计法被取消之前,公司需要做的,就是收购其他公司,然后把被收购公司的收入纳入本公司账面,而对其费用则予以递延和重新分摊。这绝对是一种再有效不过的“欺骗性会计”,因为企业的收购业务越多,它就越有可能对其账面数字进行有效的操纵。

企业不仅可以通过权益会计法隐瞒其业绩不佳的季度报告,而且像世通等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操纵其增长率。

甚至就在世通搭建的海市蜃楼消逝之前,他们还大张旗鼓地收购普林斯特。一旦收购成功,世通就可以把Sprint的收入纳入到本公司收入中,而对大部分费用采取递延处理,继续他们的欺诈伎俩。但花旗集团的证券分析师杰克·格鲁曼居然没有看穿世通的虚假财务欺诈行为,这的确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也许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就是花旗集团也是世通的主承销商吧。我也得承认,世通的手段确实非常复杂。在我的记忆当中,它是为数不多的几家为了隐蔽和延续会计作假而篡改现金流而多缴税的企业之一。

在寻找股票的时候,让自己远离欺诈行为的最佳途径,就是确保一个企业的营业利润、权益报酬率和现金流始终能保持高等级。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家企业能同时对这3个指标中的2个以上指标实施操纵。

幸运的是,1999年美国财务会计谁则委员会(FASB)最终还是取消了权益结合法会计制度,并强迫企业必须采用购买法核算收购业务,以客观反映合并后企业的经营成果。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股票期权问题也作出了处理,在2004年通过的《123号规范》(StatementNo.123)中,就强迫企业必须把股票期权按费用进行列示,而不得隐藏实施这些员工期权带来的稀释效应。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提高企业财务透明度的有力措施,但欺诈行为依然我行我素,而且在未来必将花样翻新,以新的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在我看来,最恶劣的管理手段莫过于利润。尽管上市公司必须按《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ly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GAAP)报告其盈利状况,但即使有了这样的规范,也为企业人为调节报告数字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而投资界对企业季度盈利状况的过分依赖,必然给企业达到或超过季度盈利指标带来沉重压力。为避免因指标不合格而导致股价下跌,管理层就必然要篡改数字,从而使盈利指标达到华尔街的预期。企业操纵盈利数字的方法无非是借助于一次性的费用和投资收益。把在建工程成本等项目列为与本期损益无关的一次性费用,并在本期报表予以注销,企业就可以掩盖超支成本或业绩不佳的投资。虽然人们认为可以通过《公认会计准则》防止利润操纵现象,某些通过一次性费用掩盖其损失和失误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

此外,企业还可以把投资收益、税收返还及其他特殊项目列示为正常盈利,从而达到混淆是非的目的。通过投资收益,可以轻而易举地掩饰其主营业务的拙劣表现。如果企业不能多次在财务报告中反映投资收益,迟早会暴露其真实的盈利水平,假如核心业务持续消耗现金,必然会导致可投资资金不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收益必将不断减少乃至消失。与此同时,股价也会在此期间持续下跌。如果你能按照我在“雅虎财经”等网站上推荐的方法构建投资组合,当你持有的某只股票出现盈利时,你就会得到及时的提醒。总之,你一定要当心那些把特殊项目列示为正常营业利润的企业。

贿赂基金(slushfund,以贿赂、送礼或娱乐等非正常目的而筹集的资金。――译者注)的会计处理方法则是另一种掩饰客观事实的财务舞弊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隐瞒实情,不在当期财务报告中反映其真实盈利,而是把当期收益结转到以后盈利状况不佳的季度报告中。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似乎还不算是什么罪不可赦的手段。如果一家公司的股价正在下跌,但却通过操纵利润隐瞒了这一事实,你当然不会愿意持有这样的股票。同样,会计记录就是会计记录,企业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管理好企业,而不是通过操纵账面数字来虚构美妙的经营成果。我们拿银行的例子来说吧,银行往往会以多种方式利用这种造假手段。银行的业务以吸收的存款与发放贷款为主。在现实中,银行的某些贷款成为不良贷款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银行需要保留一部分准备金,用于弥补不良贷款带来的资金损失。虽然管制机构对银行留存的准备金制定了最低限额标准,即存款准备金率: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整的三大措施之一,也是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具体数字归根到底还是由银行自己决定的。

因此,在实际盈利状况低于管理层或分析师预定要求的时候,银行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把这些不良贷款伪造成正常贷款:只需要从准备金中提出一部分资金,并在财务报告中把这部分资金反映为利润。务必要警惕那些个别季度出现准备金过低的银行,因为他们很可能是在人为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告。

将期权的起算日追溯至更早日期,则是企业和投资者面对的另一种会计舞弊行为。企业可以通过雇员股票期权对高管给予额外奖励,或是规避薪酬封顶制度。就在克林顿政府通过企业高管年薪不得超过100万美元的规定之前,企业向员工发放股票期权也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因为一旦该法令付诸实践,任何超过这一限额的工资收人都不得在企业税前利润中扣除。

这样,高管就可以在某些年份拿到100万美元的年薪收入,而在另一些年份却可以拿到6亿美元(100万美元为工资,5.99亿美元则是股票期权)。迪士尼前董事长迈克尔·艾斯纳尔(MichaelEisner)很可能是通过巨额股票期权获取额外收入者中最著名的一位CEO。

从理论上讲,通过额外收入激励企业高管尽职尽责是理所应当的股价越高,他们的认购期权价值也越高。很多企业却把这种原本属于激励的手段变异成掩饰高管468收入的手段。也就是说,把股票期权的起算日追溯到股价低于当前市价的期间,这就大大提到了期权对高管而言所具有的价值。有关机构已经对掩盖高管收入的一些知名企业进行了几十项调查。只要向股东恰当披露期权的起算日,并针对损益表和应税收入对期权价值进行正确核算,通过股票期权激励企业高管是无可厚非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期权却没有得到恰当的披露,而是被用于掩盖超标的薪酬成本,虚增盈利。

股评家其实是推销员

对投资者而言,最大的危害之一莫过于来自华尔街的狂热吹捧。我们首先要记住的是,华尔街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销售机器。投资业的生存基础就在于向我们推销投资产品,无论是股票、债券、共同基金或其他什么更漂亮的玩艺,概莫能外。尽管公司的促销广告总能让他们显得和蔼可亲,宛如一心想帮你发财致富的富家大叔。

无论如何你都要牢记:这些公司真正想做的,不过是向你兜售自己的产品。我认为,大多数经纪商和财务顾问还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给你带来财富和幸福,他们的首要目的还是自己的财富和幸福。卖出更多的产品,则是他们致富的唯一之路。我们很容易会陷于狂热,追逐潮流。从财经新闻节目到互联网网站,再到报纸杂志,铺天盖地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涌动缠绕。基金公司和经纪公司的與论领袖总是在不遗余力地摇旗呐喊,他们的观点更是被连篇累牍地引用,这一切无非是想告诉股民,他们是如何信心百倍地看好某只股票,他们的基金会有多么光明的未来盈利。总之,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想方设法让你买点什么。因此,这些并无所谓好坏但却对你看上去好像很关心的人,绝非是什么善良和蔼的叔叔阿姨,因为他们在本质上就是销售员。

在他们为某家公司做上市承销的时候,就是想让你买他们的股票,因此他们当然会信誓旦旦地告诉你,自己所承销的公司多么出色。承销商和经纪商需要通过你的买进来增加自己的工资、收益和未来业务。卖的股票越多,就越有助于他们提高自己在客户中的声望。于是,如果以后有某家公司需要筹集资金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业务和收费。

由于目前的公司上市速度已经大不如前,因此,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家也在调整收费手段。2004~2006年,私人股权始终呈现出一派兴旺繁荣的局面,而股票流通量则日渐减少。私人股权基金收购了大量的上市公司,并使部分股票退出流通。

事实上,仅仅在2006年,就已经有5559亿美元的股票因并购和股票回购而退出股市。我们之所以会看到这些私人股权基金蜂拥入市,纷纷为很多公开上市公司开出高价,甘愿支付溢价,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剥离这些上市公司的核心资产,获取其额外股利,或是通过企业重组,进一步提升其权益报酬率。因此,权益报酬率较高的公司,也更有可能成为私募基金的收购对象。

这种狂热吹捧的另一个例子,就是我在前面曾经提到的商品基金。我一直坚信,商品基金的发达兴盛,在部分意义上可归功于华尔街的推波助澜,因为他们自己已经黔驴技穷,无力为股票创造更多的业务。当市场上的某一门类成为热门时,你肯定会看到,大公司必然会构建一只专门从事此类业务的基金。这倒不是因为它们能给你带来财富,而是因为这样的产品更有市场。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关注着这个行业,并且一次又一次地看着这样的事情周而复始:20世纪80年代初是不动产基金,90年代是互联网基金,21世纪初,我们又有了纯商品基金。只要是好卖的东西,华尔街就会不失时机地趋之若鹜。

除了不可避免的周期性衰退之外,很多商品基金也步Amaranth对冲基金的后尘而让市场大跌眼镜,这只价值曾高达几十亿美元的对冲基金专攻能源产品,由于部分“表外”天然气合同人账而使天然气价格一落千丈,并导致基金最终不得不以破产而收场。

其他很多商品基金也受其连累,管理者只看到Amaranth基金在天然气交易中的主宰地位,却没有意识到他们所无法看到的表外天然气合同。这些表外天然气合同是否合法是一个问题,但有一点却是确信无疑的:Amaranth基金已经超越了应有的限度,他们的组合也缺少了应有的透明度。

除了企业舞弊、管理层粉饰业绩和证券市场不负责任的大肆宣传之外,某些居心叵测的经营商还利用拉高出货手段――坐庄,来始终如一地玩弄着更卑劣但却更隐蔽的把戏和骗术。这样的手法已经延续了很久,只要能让粗心大意的投资者听信他们编造的故事:他们手中分文不值的股票,将会成为下一个“苹果计算机”或是“微软”,这样的故事就还将延续下去。以前,我们还只能收到他们的促销电话或是书信邮件。

现在,这些家伙已经开始利用传真机和电子邮件来鼓吹这些交易清淡、流动性匮乏的股票。然而,借助于我在本书中教给你的基本指标和量化法,完全可以帮助你辨别这些手法低劣的推销伎俩和别有用心的经营商。

我还注意到了一种新方法,它也许会和股票推销及抛空补回一样,成为另一种扭曲a系数的新伎俩。它就是我们所说的ETF效应。ETF也是目前证券市场最炙手可热的产品之一,作为最新的创新型金融交易工具,它们的潜在影响是无比巨大的,尤其是通过重新调整组合结构而对股价带来的影响。

由于大多数此类基金都是刚刚建立的,结构调整的动因基本源于买进行为。于是,抬高股票报价的原因应该归结为ETF需要新的股票,而并不是因为它们的业绩有多出色。强烈的需求导致某些基金不惜冒险而向其他大公司或银行借人股票。

事实上,美洲银行(BankofAmerica)已经注意到这一有利可图的业务,并专门]开设了不收取使用费的免费交易账户,借此插手股市,通过向新基金出借股票而收取费用。我们的投资依据是基本指标和买进压力,那些出现在ETF买进清单上的股票,也就不可能进入我们]的投资视野。这就是说,你需要谨防这些新投资基金可能对股票带来的潜在影响。

按本书归纳的方法,综合利用基本面和量化因素买进成长型股票,完全可以让你远离危险,操纵盈利的股票也将无法达到我们的现金流衡量标准,最终必将被剔除出我们的考虑范围。而那些被人为吹捧起来的股票,尽管也许会显示出正的收益-风险比,却不可能满足大多数基本指标的要求,永远也不可能出现在你的投资视野中。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投资策略,就是永远让自己的情感远离股市,让数字成为我们唯一的领航灯。只要我们能做到不偏不倚,不以感情为转移,华尔街上的那些销售机器、缺乏诚信的会计手法或是居心叵测的经营商,就很难用他们所依赖的畏惧和贪婪引诱我们。

关键字: 债券出货企业重组
来源:巴菲特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